[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物理降温的医用睡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0997.8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0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英;王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A61B5/0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3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4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物理 降温 医用 睡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物理降温的医用睡袋。
背景技术
物理降温是临床医疗工作中常用的退热手段,可针对感染、脑外伤、肿瘤、热射病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发烧症状,适用广泛,效果直接、显著。同时,相对于药物退烧,物理降温的副作用较小,对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而慎用药物的患者而言,物理降温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物理降温手段包括:冰袋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其中以冰袋冷敷应用最为广泛。临床上一些特殊的重症患者,例如严重的中暑、颅脑外伤或颅内肿瘤患者,其发烧症状的特点为:体温峰值高、退热难度大。以严重的中暑为例,患者体温可持续超过40℃,并逐渐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终导致死亡。因此,上述疾病的治疗中,有效控制体温是其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受现有的降温手段限制,部分患者即便在药物退烧联合使用冰袋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医用降温毯等所有降温手段下,都难以获得满意的退烧效果,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缓解难治性的高热症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物理降温的医用睡袋。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物理降温的医用睡袋,包括睡袋袋体、冷水循环管路和主机;所述睡袋袋体为中空的双层袋体,双层袋体之间设有进水层,进水层近头端设有冷水进口、近脚端设有冷水出口,进水层内设有电子水温计,所述睡袋袋体两侧分别设有拉链、内部设有电子室温测量计和电子体温测量计;所述冷水循环管路上设有水泵,所述冷水循环管路分别与冷水进口、冷水出口连接成环;所述主机内设有控制装置、显示装置、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设于冷水循环管路上;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电子水温计、电子室温测量计、电子体温测量计、水泵、显示装置、制冷装置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睡袋袋体长度为200cm-250cm,宽度为70-90cm。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睡袋袋体两侧分别设有圆形开口;可将患者两臂通过圆形开口置于袋外以满足静脉穿刺输液的需求。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冷水循环管路为软质冷水循环管路,其长度为5m-10m,以确保睡袋袋体和主机的连接便捷性。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主机底部设有滑轮,方便移动主机位置。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电源开关、升温按钮和降温按钮;精确调节制冷装置与水泵的运行,从而改变睡袋袋内温度,实现对睡袋降温强度的管控。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显示装置上设有循环水温显示屏、体温显示屏、袋内温度显示屏,分别对应电子水温计、电子室温测量计、电子体温测量计的测量数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其接通电源工作后,可根据实际病情需要,设定睡袋袋内循环水的温度,使患者持续、均匀地接受物理降温,并能精确控制降温强度,从而提升物理降温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物理降温的医用睡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睡袋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机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图4为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可实现物理降温的医用睡袋,见图1,包括睡袋袋体1、冷水循环管路2和主机3。
睡袋袋体1,见图2,为中空的双层袋体,双层袋体之间设有进水层11,进水层11 近头端设有冷水进口12、近脚端设有冷水出口13,进水层11内设有电子水温计14,睡袋袋体1两侧分别设有拉链15、内部设有电子室温测量计16和电子体温测量计17。睡袋袋体1尺寸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优选地,长度为200cm-250cm,宽度为70-90cm。睡袋袋体1两侧分别设有圆形开口18;可将患者两臂通过圆形开口置于袋外以满足静脉穿刺输液的需求。睡袋袋体1一端开放,另一端闭合,开放端为近头端;闭合端设有圆孔,供电子体温测量计17与电子室温测量计16的信号连接线穿过;电子体温计17使用时插入患者肛门;电子室温计16使用时直接放置于睡袋内部;睡袋袋体1两侧设有拉链15,可实现睡袋的完全打开,以方便患者进出及护理。
冷水循环管路2上设有水泵21,冷水循环管路2分别与冷水进口12、冷水出口13 连接成环。冷水循环管路2为软质冷水循环管路,其长度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以确保睡袋袋体和主机的连接便捷性,优选地为5m-1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人民医院,未经无锡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09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