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燃烧炉的天然气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0754.4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黄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鲁溧城燃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62 | 分类号: | F23D14/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21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燃烧 天然气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燃烧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燃烧炉的天然气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燃烧炉体的预热系统为敞开式,包含燃烧区和为所述燃烧区提供燃料的燃料传输系统和燃气混合装置。燃气混合装置包含空气进口、燃气进口、混合室、混合气出口。空气和燃气分别经过所述空气进口、所述燃气进口进入所述混合室混合后经由所述混合气出口喷出到所述燃烧区进行燃烧。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天然气为燃料时,即由风机将空气压入炉子里,然后打开天然气阀门,让天然气直接与空气自由接触进行燃烧,这种混合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天然气的进气量和空气的进气量并未经过科学匹配,配比时容易产生天然气过量或者空气过量的问题,并且空气与天然气在混合室中单靠自身流动来进行混合,往往造成混合不充分,浪费能源,使燃烧时产生大量噪音,严重的影响了工业炉的热效率,还对环境产生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燃烧炉的天然气混合装置,将天然气和空气的进气量进行定量控制,使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燃烧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燃烧炉的天然气混合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空心的管状壳体,在壳体的进口端分别连通有空气进气管和天然气进气管,其中空气进气管沿壳体侧壁径向对称设置两个,天然气进气管与壳体轴向设置,空气进气管端部连接有风机,在天然气进气管和空气进气管上均设有流量阀,在壳体的中间段空腔内设置有呈柱状的芯柱,芯柱的外侧壁体与壳体的内侧壁体之间沿轴向形成有螺旋形的导流通道,在壳体的出口端内侧壁体上封装有分流板,分流板上设有喷孔。
进一步的,壳体的内侧壁体为光滑的柱面,芯柱的外侧壁体上设有多条螺旋形的导流凹槽。
进一步的,芯柱的外侧壁体为光滑的柱面,壳体的内侧壁体上设有多条螺旋形的导流凹槽。
进一步的,导流凹槽的螺旋角大于45°。
进一步的,在天然气进气管与空腔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筛网板。
进一步的,在壳体的内腔壁上设置有能够轴向限位芯柱的限位台阶。
进一步的,每个流量阀设有表盘,表盘分别设于天然气进气管和空气进气管的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对天然气的进气量和空气的进气量用流量阀进行定量控制,从而让天然气的进气量与空气的进气量进行合理配比,避免了燃烧过程中天然气进气量过多或者空气进气量过多的问题,通过螺旋形的导流通道使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从而有效地减少天然气燃烧不充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投入生产使用后,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天然气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芯柱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壳体;2、天然气进气管;3、空气进气管;4、芯柱;5、分流板;6、筛网板;7、流量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鲁溧城燃气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鲁溧城燃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07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温度监控的防止电池过热的方法
- 下一篇:双介晶化合物和介晶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