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0730.9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0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付国强;付龙;于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富尔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间盘 穿刺 注射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针,具体是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
背景技术
椎间盘造影是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检查手段,在进行椎间盘造影时需要先对椎间盘进行穿刺,然后向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而为了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需要向已穿刺的椎间盘内注射细胞因子或移植细胞。但是椎间盘穿刺会对椎间盘造成一定损伤并会加剧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穿刺时,穿刺医师需要先在透视下进行定位,然后局部麻醉后在透视引导下,穿刺针依次穿过皮肤、肌层和外层纤维环后进入髓核中央。而现有的椎间盘穿刺针由于没有控制刺入深度的结构,因此造成穿刺过程中需要反复透视和反复穿刺进而确定穿刺深度,如果穿刺过深会加重患者的椎间盘损伤,而穿刺过浅则到达不了靶点,同时长时间的透视还会使医师和患者受辐射量增加。
为此中国专利(授权公告:CN205163198U)公开了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虽说该注射针可限制注射深度,但是该装置注射深度不可调,而且该装置容易被不法商贩回收再利用,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内侧中部设有弹性橡胶头,弹性橡胶头左侧设有锥形端壁,所述弹性橡胶头与锥形端壁相配合,锥形端壁固定于内套筒内部中间,所述弹性橡胶头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柄,锥形端壁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为中空结构,连接头与锥形端壁右侧相连通,连接头外侧套接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左侧固定连接有注射针,注射针中部连接有弯曲连管;所述内套筒左端固定连接有左限位块,所述左限位块外侧套设有限位套筒,限位套筒右侧内部连接有右限位块,所述右限位块与内套筒外壁螺纹连接,右限位块与左限位块相互配合,限位套筒左端开设有针孔,所述注射针套设于针孔内,所述弯曲连管位于限位套筒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套筒右侧外部固定连接卡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形端壁顶角在15°-30°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射针左端印有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柄右侧固定连接有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套筒直径为5-2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之前限位套筒将注射针针尖盖住,从而有效避免针头伤人,在使用装置进行注射时,旋转限位套筒将注射针旋出,可根据病人脊椎病灶的深度位置调整限位套筒位置避免插入过深,在注射之后,拔出注射针,注射针与卡接头会被置于内套筒与锥形端壁之间,能避免装置回收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套筒、2-连接卡柄、3-弹性橡胶头、4-右限位块、5-左限位块、6-锥形端壁、7-推柄、8-连接头、9-卡接头、10-弯曲连管、11-注射针、12-限位套筒、13-针孔、14-刻度、15-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包括内套筒1,所述内套筒1内侧中部设有弹性橡胶头3,弹性橡胶头3左侧设有锥形端壁6,所述弹性橡胶头3与锥形端壁6相配合,锥形端壁6固定于内套筒1内部中间,所述弹性橡胶头3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柄7,锥形端壁6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8,所述连接头8为中空结构,连接头8与锥形端6壁右侧相连通,连接头8外侧套接有卡接头9,所述卡接头9左侧固定连接有注射针11,注射针11中部连接有弯曲连管10;
所述内套筒1左端固定连接有左限位块5,所述左限位块5外侧套设有限位套筒12,限位套筒12右侧内部连接有右限位块4,所述右限位块4与内套筒1外壁螺纹连接,右限位块4与左限位块5相互配合,限位套筒12左端开设有针孔13,所述注射针11套设于针孔13内,所述弯曲连管10位于限位套筒12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富尔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富尔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07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系统随机稳定性分析方法
- 下一篇: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