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泵与气举耦合举升管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10600.5 | 申请日: | 2017-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 发明(设计)人: | 程心平;黄波;郑春峰;詹敏;薛德栋;张洁茹;李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温国林 |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采油工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泵与气举耦合举升管柱。
背景技术
在海上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气藏,部分油井具有油层和气层同时存在的情况,传统开采方式为先开采油层或先开采气层等这一层能量衰竭后进行封堵再开采剩余层,这样就延长了能源的开采周期,同时单一开采方式未对气藏能量进行有效的利用造成部分能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泵与气举耦合举升管柱,可实现在不动管柱作业情况下,根据油井生产阶段储层能量变化选择自喷、气举、电泵举升、电泵与气举耦合举升的不同的举升方式,适应油井开采储层能量变化整个过程。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泵与气举耦合举升管柱,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套管,分层防砂完井管柱和分层生产管柱,所述分层生产管柱由上至下包括通过油管依次连接的井下安全阀、过电缆封隔器、定位旁通、插入密封、带孔管和导向盲堵;所述过电缆封隔器和所述定位旁通之间由上至下设置有通过油管相连接的气举流量控制器和电泵罐装壳体,所述电泵罐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部与油管相连接的罐装泵放气装置,所述电泵罐装壳体内设置有电潜泵,所述电潜泵上端连接有上端与所述电泵罐装壳体相连接的液力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电泵与气举耦合举升管柱还包括地面耦合控制系统,所述地面耦合控制系统分别通过气举流量控制器控制管线和电泵电缆信号线与所述气举流量控制器和所述电潜泵相连接,并通过控制所述气举流量控制器的开度和所述电潜泵的频率实现油气层同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地面耦合控制系统通过监测油层和气层的测试数据计算出电泵和气举耦合举升工艺的相关参数,通过控制气举流量控制器的开度和电潜泵的频率实现油气层同采;
2、本实用新型电泵与气举耦合举升管柱能有效的利用气藏能量进行采油,延长油井生产周期,提高单井利用率。
3、本实用新型电泵与气举耦合举升管柱可根据油层能量的变化,实现自喷、气举、电泵举升、电泵与气举耦合举升四种不同举升工艺的接替,提升开采时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地面耦合控制系统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注:1、地面耦合控制系统;2、电泵电缆信号线;3、气举流量控制器控制管线;4、安全阀控制管线;5、油管;6、井下安全阀;7、封隔器放气阀控制管线;8、封隔器放气阀;9、过电缆封隔器;10、气举流量控制器;11、罐装泵放气装置;12、液力换向阀;13、电潜泵;14、电泵罐装壳体;15、定位旁通;16、插入密封;17、带孔管;18、导向盲堵;A、气层;B、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电泵与气举耦合举升管柱,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套管,分层防砂完井管柱和分层生产管柱。
所述分层防砂完井管柱由上至下包括通过筛管相连接的顶部封隔器、隔离封隔器和底部封隔器。
所述分层生产管柱由上至下包括通过油管5依次连接的井下安全阀6、过电缆封隔器9、气举流量控制器10、电泵罐装壳体14、定位旁通15、插入密封16、带孔管17和导向盲堵18。所述井下安全阀6连接有安全阀控制管线4。所述过电缆封隔器9上设置有封隔器放气阀8,所述封隔器放气阀8连接有封隔器放气阀控制管线7并通过所述封隔器放气阀控制管线7控制所述封隔器放气阀8的开关。所述电泵罐装壳体14的顶部设置有上部与油管5相连接的罐装泵放气装置11,所述电泵罐装壳体14内设置有电潜泵13,所述电潜泵13上端连接有上端与所述电泵罐装壳体14相连接的液力换向阀12。所述气举流量控制器10和所述电潜泵13分别通过气举流量控制器控制管线3和电泵电缆信号线2连接至地面耦合控制系统1,所述气举流量控制器10通过所述地面耦合控制系统1根据气层A能量的大小自动调节其节流嘴开度满足不同生产阶段注气量需求,所述电潜泵13通过所述地面耦合控制系统1根据油层能量的大小控制其频率满足不同生产阶段的产量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06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大通径的速钻桥塞
- 下一篇:带抗冲击钻孔功能的便携式牵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