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过眼睛定位引导来实现脸部识别的数据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0455.0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0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邓继顺;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晶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眼睛 定位 引导 实现 脸部 识别 数据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采集和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眼睛定位引导来实现脸部识别的数据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人脸识别已经在多种场合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安全领域。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采集人脸数据与记录图片的特征对比,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现场采集的数据和数据库的数据根据特征对比来判定是否同一个人。按现有的技术是通过采集正面,人脸右转,人脸左转,抬头,低头5个角度采集多个照片数据。
但目前的算法在实际采集时,因无特别手段,无法判定被采集人脸的不同角度,即使被采集对像人脸移动不够,也会正常采集。这样会导致多张照片过于接近,而在识别时,当人脸与采集时角度不相符时,会产生识别度不高的问题。
同样的如果只有一种摄像头,比如普遍使用的彩色摄像头,当采集对象留有长发、刘海戴透明眼镜时,很难识别被遮住的部分,这将大大影响识别的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眼睛定位引导来实现脸部识别的数据处理装置,使得当人脸与采集时角度不相符时仍能正确识别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过眼睛定位引导来实现脸部识别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数据收集步骤:采集对象根据屏幕出现的引导框进行对准聚焦,引导框在屏幕一直移动,眼睛跟上引导框进行运动,当眼睛出现在引导块框时,双摄像头开始工作,连续采集多张照片;当眼睛未出现在引导框里,摄像头停止工作,不采集照片;
S2数据分析步骤:将所采集照片中的图像数据信息,与预存在考勤机中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如比对一致则作出正确提示,不一致则发出错误提示。
所述双摄像头为彩色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分别采集彩色与红外黑白图像,其中彩色摄像头着重采集眼睛位置的脸部特征,红外摄像头着重采集脸部的整体轮廓特征。
所述步骤S1 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11在屏幕上显示引导框,通过人机对话提醒人眼落入该引导框的初始基准位,双摄像头同步拍摄多张照片,通过各张照片并获得初始位(A,A')的多组数据集,其中,A代表的是由彩色摄像头对人的左眼或者右眼采集数据的集合,A'则代表的是由红外摄像头对人的脸部整体轮廓特征数据的集合,每个A或者A'均为包含多个比对数据的集合,即A为(A1、A2、A3……),A'为(A1'、A2'、A3'……);
S12由人眼持续跟踪或者通过人机对话提醒人眼去看引导框的第一位置,双摄像头同步采集获得第一基准位(B,B′)的数据,其中B的涵义同A,B′的涵义同A';
S13以上述同样方法获得第二基准位(C,C')、第三基准位(D,D')的多组数据集,直至获得数据分析所需的足够数据集。
所述步骤S2 是对于所获得不同基准位的各组数据集,以对脸部数据处理算法为基础,分别对预存数据库中的各个基准位数据进行比对,在确保足够精度的基础上,输出比对结果,如比对一致则启动后续程序,如比对不一致则发出错误提示。
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数据预存步骤,在数据预存模式下,需先通过后台核对核实操作者的身份,启动数据预存步骤,所述数据预存步骤的处理方法和数据收集步骤的处理方法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装置部分,包括面盖、面盖框、底盖、主板、灯板和接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和底盖均安装在面盖框上且面盖和底盖通过螺丝实现紧固,所述底盖内通过螺丝固定有主板、灯板和接口板,所述面盖上部安装有液晶屏和指示灯,位于液晶屏一侧的面盖上设置有按键板,面盖下部安装有双摄像头组件,位于双摄像头组件两侧的面盖上各设置有一个补光灯,所述面盖外侧安装有带按键孔的镜片,所述按键板的各个按键向外凸出于对应的按键孔,所述补光灯设置在灯板上,所述主板与液晶屏、指示灯、按键板、补光灯、双摄像头组件和所述接口板线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摄像头为彩色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为有圆形硅胶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液晶屏为TFT液晶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补光灯靠近于双摄像头且处于一条水平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晶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晶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04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白板(27KDH00127)
- 下一篇:标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