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景观浇灌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0268.2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1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翟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A01G25/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景观 浇灌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景观浇灌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而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则是由众多的景观组成。
对于景观,需要经常性的浇灌,对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浇灌工作非常繁重,虽然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各种园林浇灌装置,但是操作非常不便,距离较远的景观,需要人工移动浇水管来调整位置,且水管的水量过大不能控制,浪费了水资源,并且传统的景观浇灌装置无法对水再次循环利用,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景观浇灌循环装置,对景观进行浇灌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避免造成过多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高效景观浇灌循环装置,包括水箱,支架和排水管,所述支架底部一端连接在水箱上,其顶部一端连接排水管,所述支架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通过抽水管连接水箱,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连接排水管,还包括导水管,集水管和若干渗水井,所述导水管一端连接水箱的侧面,另一端连接集水管,所述导水管和集水管位于土地层内并沿排水走向设置,所述渗水井一端连通地表且另一端连接集水管。
进一步的是,所述集水管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圆孔且圆孔上设置过滤网,所述渗水井连通地表的一端端口为凹型且设置有过滤层,其另一端垂直连接在圆孔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水箱的上表面安装有加药箱。
进一步的是,所述水箱的侧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抽水管的底端靠近水箱内部的底表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分别连接在出水管上端的两侧,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下侧和外端头上均设置有喷头。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第二导水管,第二集水管和若干第二渗水井,所述导水管,集水管,渗水井与第一排水管同侧且位于第一排水管下方,所述第二导水管,第二集水管,第二渗水井与第二排水管同侧且位于第二排水管下方,所述第二导水管连接在水箱,另一端连接第二集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和第二集水管位于土地层内并沿排水走向设置,所述第二渗水井一端连通地表且另一端连接第二集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渗水井对地表的积水进行收集避免蒸发而浪费;
2、导水管和集水管根据地形排水走向排布,对渗水井中收集的积水导流至水箱内,形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渗水井两端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或过滤层过滤较大的杂质;
4、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上设置若干喷头,使浇灌覆盖面范围大,浇灌效率高;
5、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的转速进而控制喷水量,避免进一步浪费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景观浇灌循环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高效景观浇灌循环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高效景观浇灌循环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所示:1-水箱;2-加药箱;3-控制器;4-导水管;5-集水管;6-圆孔;7-过滤网;8-渗水井;9-土地层;10-抽水管;11-水泵;12-出水管;13-支架;14-第一排水管;15-喷头;16-第二排水管;17-第二导水管;18-第二集水管;19-第二渗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学院,未经攀枝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02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护板支架多工位级进模具
- 下一篇:管口加工装置及管口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