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幼儿适用的磁共振成像系统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0264.4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0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尚海方;钱敏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众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34 | 分类号: | G01R33/34;G01R33/36;A61B5/05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幼儿 适用 磁共振 成像 系统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幼儿适用的磁共振成像系统线圈。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据生物体的磁性核(氢核)在静磁场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振特性进行成像的高新技术产品。人体进入磁场后,给主磁场施加以一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人体中被激励的质子(氢原子核)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即出现了核磁共振。通过测定质子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的这一弛豫过程中的横向磁化矢量,可得到生物体组织的核磁共振信号。然后经计算机将得到的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后,进行重建得到核磁共振图像。因为身体中有不同的组织及成份,性质也各异,所以会产生大小不同的信号,再经由计算机运算及变换为影像,将人体的剖面组织构造及病灶呈现为各种切面的断层影像。
磁共振成像不依靠射线穿透人体成像,相比于其他的影像学检查如CT、X光等,磁共振成像因具有无创性、低风险性、无电离辐射、高软组织对比度、图像真三维显示等特点和优势,因此,磁共振成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疾病的检查中。
由于两周岁以内的患儿检查约占整个儿科磁共振检查比例的70%,先天性的疾病严重危害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婴幼儿检查是临床专家所期待的。随着磁共振线圈技术的发展,适用于各个部位的专用线圈得到重视。现有的婴幼儿线圈接受通道少,信噪比分布不均匀,扫描成像不够清晰。而且线圈扫描时大多只针对某一部位,如头颅、心脏、脊柱等,如果需要扫描多个部位时,则需要用多个不同的线圈进行多次成像,检查的时间持续得比较久。磁共振成像对人体没有直接的危害,但是多次成像导致长时间处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封闭空间内,以及系统较大的噪声,任然有可能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使用多个线圈成像,需要多次挪动婴儿的位置,增加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幼儿适用的磁共振成像系统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婴幼儿适用的磁共振成像系统线圈,包括用于躺卧的背部底座及用于包裹头部的头部组件,所述头部组件包括与背部底座连接的头部下盖及与所述头部下盖可拆卸连接的头部上盖,所述头部上盖为镂空上盖,所述背部底座与所述头部组件内均设置有磁共振的线圈单元,每个所述线圈单元均为表面线圈单元。
优选地,所述磁共振线圈单元设置有14个,所述背部底座与所述头部组件内选择性的设置为6个线圈单元和8个线圈单元的组合或8个线圈单元与6个线圈单元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头部组件内的线圈单元为环形表面线圈,且均布于头部组件内,且所述头部上盖与所述头部下盖连接处的线圈单元通过连接针连接。
优选地,相邻所述头部组件内的线圈单元之间部分重叠去耦连接。
优选地,所述背部底座内的线圈单元设置有若干组,每组由一个环形线圈单元和一个8字形线圈单元重叠组成,且每组由头部组件端向下依次排列。
优选地,所述背部底座内的相邻每组线圈单元为部分重叠去耦连接。
优选地,所述背部底座内表面呈弧形,且由两端向中心凹陷形成圆滑过渡的弧面。
优选地,所述头部上盖通过两端的卡扣与所述头部下盖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成像系统线圈适用于八通道的磁共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新生儿或2岁内的幼儿进行头部和脊柱磁共振成像,本实用新型分两种工作模式,能够分别对头部和脊柱进行扫描成像,每种工作模式都有8个独立的单元分别输出信号,能够充分利用磁共振系统的通道数,提高了线圈的信噪比,高度贴合婴幼儿的身体,大幅提升信噪比,线圈单元分布合理,信噪比均匀。头部上、下开启的结构更易摆放人体,避免了对婴幼儿的多次移动,减少了意外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线圈单元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现有技术的磁共振系统扫描水模信噪比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系统扫描水模信噪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婴幼儿适用的磁共振成像系统线圈,结合图1-图3所示,包括用于躺卧的背部底座1及头部组件2,两者都由刚性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众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众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02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