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壁波纹管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9349.0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7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全球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36 | 分类号: | B29C43/36;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纹管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壁波纹管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双壁波纹管是一种具有环状结构外壁和平滑内壁的新型管材,八十年代初在德国首先研制成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由单一的品种发展到完整的产品系列;直接挤出成型的双壁波纹管设备分为PE和PVC两种,波纹成型系统细分可分为波纹成型机、波纹成型模块、挤出模头和冷却定型三大部分。
公开号为CN20468731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PVC双壁波纹管成型模具,它包括模块主体,活动安装在模块主体上的成型组件,成型组件由成型组件主体和两端的支耳组成,成型组件由成型组件一和成型组件二组成,模块主体上与成型组件一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凹槽和安装孔。
通过将支耳上的凸条置于模块主体端面上的凹槽内,将螺栓穿过安装孔一旋进安装孔内即可,虽然安装拆卸方便;但是在波纹管成型过程中,采用多个模具相互配合挤压成型,同时在双壁波纹管成型时需要通入相应的气体,而该模具之间缺少相应的密封装置,容易导致相邻模具之间配合时存在漏气现象,从而降低双壁波纹管的成型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一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相邻模具配合时密封性能的双壁波纹管成型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壁波纹管成型模具,包括呈半圆状设置的主体、设置于主体两端的支耳以及设置于主体内圈表面上的凹槽,在所述凹槽上均设置有气道,在所述支耳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道的储气槽,在主体上与凹槽垂直的两端面设置有密封槽一,在主体与凹槽平行的两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槽二,相邻所述主体之间的密封槽一形成密封通孔一、密封槽二形成密封通孔二,且在所述密封通孔一和密封通孔二上均设置有密封圈。
如此设置,通过两半圆状的主体进而形成圆形状的模型腔室,再通过设置于主体内圈上的凹槽,使主体的内圈形成一凹一凸的形式,即波浪状,即可形成波纹管的基本外形;通过在凹槽内设置气道,且通过真空吸附气管抽气,使主体在进行挤压成型时,通过真空吸附装置对两支耳上的储气槽抽气,使抽气管再输送至真空吸附装置内,使主体抽压成型,通过将外层与内层之间通过抽气形成一道间隔,同时在主体上设置相应的密封槽一和密封槽二,使相邻主体之间在挤压成型时形成相应的密封通孔,同时在密封通孔内设置密封圈,提高相邻主体之间接触时的密封性能,使真空吸附气管更好的再波纹管挤压成型时的密封性能,进而提高模具再挤压成型时产品质量。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密封槽一、储气槽平行设置于支耳的端面上,且密封槽一设置于储气槽的外侧。
如此设置,有效的将储气槽供气保存于相邻模具之间,提高主体之间接触时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设置:在其中一所述支耳上设置有上齿条,在另一所述支耳上设置有下齿条,且所述上齿条与下齿条均通过螺栓与支耳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相应的驱动组件,可对主体进行运转,达到波纹管成型机挤压成型的作用;由于模具一直处于与驱动组件相接触的关系,对齿条磨损较大,通过将齿条与主体通过螺栓连接,方便与齿条进行拆卸再更换,提高波纹管成型机工作时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上齿条与支耳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块,在所述支耳上设置有与连接块相配合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块卡接与所述连接槽内。
如此设置,通过连接块与支耳上的连接槽相卡接,可提高齿条与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齿条与主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相邻所述凹槽之间形成半圆状的凸起,在所述凸起上均设置有散热槽,多个所述散热槽处于同一直线上布置。
如此设置,凸起与凹槽的设置使波纹管成型时呈现波纹状的形态,同时在凸起上设置散气槽,便于在相邻模具质检压合成型时将加热后进行散热的作用,加快冷却成型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散热通槽,多个所述散热通槽均穿设于所述主体上,且与凹槽处于相互平行的端面上布置。
如此设置,提高主体注射熔液后冷却成型的作用, 提高主体的散热作用,进而提高溶液冷却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圈的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均匀布置。
如此设置,通过散热片可提高主体的散热面积,提高主体的散热性能,使溶液的成型速度加快。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底板。
如此设置,通过底板与相应的支撑装置摩擦,减小主体在挤压运输是主体与相应载体的磨损,同时通过更换底板继续使用主体,提高主体的使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全球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全球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9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