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9245.X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1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夕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1 | 分类号: | G01N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70 | 代理人: | 黄沛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凝胶 显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银染显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装置。
背景技术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PAGE)是核酸样品分析中常用的一种电泳分析方法。电泳后对样品的显示有多种方法,其中银染显色法因毒性轻、污染小、灵敏度高等备受研究者的青睐,已在SSR、SRAP等分子标记的电泳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聚丙烯酰氨凝胶的银染显色多是采用水平塑料盒。其染色程序如下:(1)将附有凝胶的胶板浸入盛有固定液的水平塑料盒固定20min;(2)将胶板在盛有漂洗液的水平塑料盒漂洗2min;(3)将胶板浸入盛有染色液的塑料盒染色30min;(4)将胶板在盛有蒸馏水的塑料盒中瞬时快速冲洗以除去浮色;(5)将胶板浸入盛有显影液的塑料盒中显影10min;(6)用蒸馏水将胶板冲洗干净。
综上所述,通过水平塑料盒进行染色,每次仅能对一块胶板进行染色,且每块胶板的整个显色反应约需65min。当检测样本量较大时,染色工作显得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此外,银染显色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并倾倒药液,不仅给试验人员增加了试验强度,而且倾倒药液过程中洒落的药液极易对试验人员造成伤害,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安全的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装置。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缸体,所述缸体的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对竖直卡槽,缸体宽侧壁的底端开设有排液孔,排液孔上设有排液开关。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装置,其中所述缸体的上部两端凸出,且凸出的底部低于待染色胶板置入缸体后的高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装置,其中所述竖直卡槽均匀分布于缸体的窄侧壁上,且竖直卡槽的宽度大于待染色胶板的厚度,相邻竖直卡槽之间设置有间隔。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装置,其中所述排液孔上连接有排液管。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装置,其中所述缸体的顶部设置有染色盖。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装置,其中所述排液孔凸出设置于缸体的宽侧壁外。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装置,通过在缸体相对窄侧壁上设置多个两两对应的竖直卡槽,可实现同时对多块胶板进行银染显色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本装置通过使药液自缸体宽侧壁底端排液孔的流出替代了传统银染过程中频繁更换并倾倒药液的缺陷,一方面降低了试验人员的试验强度,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易洒落药液对试验人员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本装置能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安全系数高,而且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是一种能大幅提高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效率的新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银染显色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银染显色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其中:1-缸体,2-竖直卡槽,3-排液孔,4-排液开关,5-排液管,6-染色盖,7-待染色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丙烯酰氨凝胶银染显色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缸体1,所述缸体1的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对竖直卡槽2,缸体1宽侧壁的底端开设有排液孔3,所述排液孔3凸出设置于缸体1的宽侧壁外,排液孔3上设有排液开关4,并连接有排液管5,排液开关4也可设置于排液管5上;缸体1的顶部设置有染色盖6,所述缸体1的上部两端凸出,且凸出的底部低于待染色胶板7置入缸体后的高度。所述缸体1上部为两端各凸出5cm±形状,凸出的底部低于待染色胶板7置入缸体后的高度2cm±,以便试验人员在银染显色结束后取出胶板。
所述竖直卡槽2均匀分布在缸体1的相对窄侧壁上,为了便于操作,卡槽2的数量为6-10对;卡槽2底端无需与缸体底部连接,以便药液在整个缸体的流通;卡槽2的宽度应略大于待染色胶板7的厚度,以便将待染色胶板插在缸体1相互对应的卡槽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92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机构
- 下一篇:多轴机械臂的管路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结构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