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8991.7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5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勋;马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6 | 分类号: | B60T1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阎忠华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质量轻、防腐效果好、强度高的真空罐。
背景技术
传统的真空罐采用Q235钢板材料焊接而成,材料密度大,为钢制接头或铜制接头,在真空度传感器、单向阀、接头处需焊装对应的凸台以便和螺纹端配合,质量重;
罐体内部无法进行防腐处理,防腐效果差;真空罐内部为简单的空腔结构,罐体强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真空罐质量重、防腐效果差、强度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质量轻、防腐效果好、强度高的真空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罐,包括罐体,设于罐体上的真空度传感器、单向阀和接头;分别设于罐体左部和右部内的第一加强结构和第二加强结构,罐体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凸台,每个固定凸台上均设有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罐采用PA66材料,密度仅为1.1g/cm3,对于容积为2L的真空罐,加上相关附件,重量将达到0.7kg左右。
本实用新型接头采用注塑工艺,接头和罐体为一体式,不需单独固定,密度小,重量轻。PA66材料为防腐材料,不需特殊防腐处理。
第一加强结构和第二加强结构的设置,对罐体起到加强作用,与传统真空罐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罐体强度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与真空罐的左端板连接的第一环形板和设于第一环形板上的若干个沿环形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轴向延伸板,每个第一轴向延伸板均与真空罐的侧壁垂直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环形板内侧的左端板表面上设有相互交接的两条横向凸条和两条竖向凸条,左端板内表面上还设有环绕单向阀的第一环形凸台。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与真空罐的右端板连接的第二环形板和设于第二环形板上的若干个沿环形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轴向延伸板,每个第二轴向延伸板均与真空罐的侧壁垂直连接。
作为优选,第二环形板内侧的右端板内表面上设有环绕真空度传感器的第二环形凸台,第二环形板和第二环形凸台之间设有若干条辐射凸条,每条辐射凸条均与右端板内表面连接。
作为优选,连接件为螺杆。
作为优选,真空度传感器、单向阀和连接件之外的真空罐其它部件均采用PA66材料制成。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质量轻、防腐效果好、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端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端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罐体1、真空度传感器2、单向阀3、接头4、第一加强结构5、第二加强结构6、固定凸台7、左端板8、右端板9、第一环形板51、第一轴向延伸板52、第二环形板61、第二轴向延伸板62、连接件71、横向凸条81、竖向凸条82、第一环形凸台83、第二环形凸台91、辐射凸条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真空罐,包括罐体1,设于罐体上的真空度传感器2、单向阀3和接头4;分别设于罐体左部和右部内的如图2所示的第一加强结构5和如图3所示的第二加强结构6,罐体上设有2个固定凸台7,每个固定凸台上均设有连接件71。
如图2所示,第一加强结构包括与真空罐的左端板8连接的第一环形板51和设于第一环形板上的4个沿环形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轴向延伸板52,每个第一轴向延伸板均与真空罐的侧壁垂直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环形板内侧的左端板表面上设有相互交接的两条横向凸条81和两条竖向凸条82,左端板内表面上还设有环绕单向阀的第一环形凸台83。
如图3所示,第二加强结构包括与真空罐的右端板连接的第二环形板61和设于第二环形板上的4个沿环形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轴向延伸板62,每个第二轴向延伸板均与真空罐的侧壁垂直连接。
如图5所示,第二环形板内侧的右端板内表面上设有环绕真空度传感器的第二环形凸台91,第二环形板和第二环形凸台之间设有4条辐射凸条92,每条辐射凸条均与右端板内表面连接。连接件为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罐体在制作时,分成左右两部分分别注塑成型,制作好后,左右两部分焊接连接;图1中,罐体外周面的连接处为焊接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89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