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铝过渡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8217.6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8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谈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宜博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2 | 分类号: | H01R43/02;H01R4/02;H01R4/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渡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铝过渡连接装置,属于过渡连接件技术领域领域。
背景技术
铜铝过渡是一种应用于电解和碳素行业的产品,由于这两种行业里需要用到铜和铝两种导电体进行导电,而铜、铝排直接连接接触面会产生电化腐蚀,尤其是潮湿环境,最终导致接触电阻大,发热、甚至发热过大导致铜、铝排烧毁的现象,现有的处理方式是加大铜和铝的接触面,这样会增加材料,费用增高;再就是在接触面涂抹导电膏,但在碳素行业高温的环境下,导电膏会很快失去效果,成本高,效率低,更换频繁,不能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但是如果接触面积过小,会导致铜铝过渡界面接触电阻大,进而造成温升大、易发热、易腐蚀以及承载能力弱等问题,铜板与铝质接头铜铝过渡界面通常采用闪光焊或者摩擦焊的焊接方式,容易产生铜铝共晶体,铜铝共晶体较脆,降低焊接处的机械强度,受外力作用时存在断裂的风险,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铜铝过渡连接装置,连接稳定,发热少,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铜铝过渡连接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熔化槽,所述熔化槽外部设置有冷却槽,所述熔化槽一端连接铜导线,另一端连接铝导线,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电子式温度计,所述电子式温度计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基板电性连接电源插头,所述基板内部设置有加热电阻、电流表。
进一步而言,所述铜导线、铝导线均去除了漆包线。
进一步而言,所述熔化槽的熔化温度为680摄氏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熔化槽、冷却槽的材质均为铁。
进一步而言,所述开关电性连接所述电流表、电子式温度计,所述电流表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电阻,所述加热电阻电性连接外接电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一种铜铝过渡连接装置,通过设置熔化槽、加热电阻实现了对铝导线的熔化,将铜导线熔铸在铝液当中,让其自然冷却,合为一体,成为铜铝过渡熔铸产品,铜和铝能够很好的接合在一起,不会产生接触不良,搭接面氧化等缺点,具有稳定性能好、寿命长、安装方便、免维修等优点,通过设置电流表、电子式温度计可以实时监控电路运行情况,通过本装置将铜导线熔铸在铝液当中形成铜铝过渡熔铸产品,有效解决了铜、铝排直接连接接触面会产生电化腐蚀,尤其是潮湿环境,最终导致接触电阻大,发热、甚至发热过大导致铜、铝排烧毁的问题,节约了材料,稳定性能好、寿命长、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铜铝过渡连接装置机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铜铝过渡连接装置机电路结构图。
图中标号:1、基板;2、熔化槽;3、冷却槽;4、铜导线;5、铝导线;6、电子式温度计;7、开关;8、电源插头;9、加热电阻;10、电流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铜铝过渡连接装置,包括基板1,用于固定及支撑其他组件和电路结构,所述基板1上设置有熔化槽2,用于熔化铝导线,将铜导线熔铸在铝液当中,让其自然冷却,合为一体,成为铜铝过渡熔铸产品,铜和铝能够很好的接合在一起,不会产生接触不良,搭接面氧化等缺点,具有稳定性能好、寿命长、安装方便、免维修等优点,所述熔化槽2外部设置有冷却槽3,用于冷却熔铸后的成品,提高效率,所述熔化槽2一端连接铜导线4,另一端连接铝导线5,所述基板1上还设置有电子式温度计6,可以有效的监控实时温度,方便控制操作,所述电子式温度计6一侧设置有开关7,用于控制熔化过程,所述基板1电性连接电源插头8,电源插头8连接外部电源为装置供电,所述基板1内部设置有加热电阻9、电流表10,加热电阻9用于提供高温熔化铝导线,电流表10用于监控电路运行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宜博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宜博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82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液晶屏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指纹环外观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