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游梁式抽油机更换毛辫子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7175.4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7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梅;殷秀珍;徐翔;寻占涛;张春;刘金章;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雅菲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23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游梁式 抽油机 换毛 辫子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机械采油生产过程中,针对游梁式抽油机更换毛辫子设计的专用工具,具体而言是一种游梁式抽油机更换毛辫子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抽油机毛辫子是抽油设备中承受负荷和传递动力的柔性部件,并且通过毛辫子在抽油机驴头弧面上周而复始的盘绕、释放、弯曲、拉伸,带动抽油泵工作。生产过程中,由于抽油机是在野外、全天候工作,毛辫子不停地弯曲、拉伸,并受油井原油粘度大,负荷重、油井生产状况、天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抽油机毛辫子经常发生断裂,拉弯光杆,使油井跑油造成环境污染,油井停产。
目前现场更换毛辫子,取出毛辫子主要是操作者站在抽油机的游梁上,然后一手抡锤,一手拿着撬杆,将毛辫子从悬挂盘中砸出来,由于操作者操作空间狭小,且距地面距离过大6m以上,所以不能像在地面上操作一样,用较大的力量去撬毛辫子;而且悬挂盘结构性较小,撬杆的活动余地较小,无法灵活地变换角度,这也是导致毛辫子难以取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工具、用具不合适这个因素是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设计了一种游梁式抽油机更换毛辫子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游梁式抽油机更换毛辫子辅助装置,包括:固定体、螺孔、顶杆、保护套、滑杆、滑块、定位螺孔、锁紧螺孔、卡槽、左通孔、右通孔、铅锤孔;其游梁式抽油机更换毛辫子辅助装置固定体呈方形框架结构,固定体左端面上部设有左通孔,左通孔与固定体设有的右通孔同一轴心,且直径相同,固定体左端面下部同一轴心上设有铅锤孔和螺孔,顶杆穿过螺孔与保护套相配合;其滑杆呈“T”型杆式结构,滑杆穿过左通孔、右通孔,与滑块设有的定位螺孔相连接。
其滑块呈长方体状,滑块上部设有与滑杆相连接的定位螺孔,下部设有呈“Ω”型状的卡槽,卡槽下部设有锁紧螺孔。
其固定体右端面呈长方体结构,固定体上部设有与滑杆相配合的右通孔,下部开有U型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同时缩短了停井时间,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图1中6的B-B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固定体、2.螺孔、3.顶杆、4.保护套、5.滑杆、6.滑块、7.定位螺孔、8.锁紧螺孔、9.卡槽、101.左通孔、102.右通孔、103.铅锤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进一步阐述:
本实用新型由:固定体1、螺孔2、顶杆3、保护套4、滑杆5、滑块6、定位螺孔7、锁紧螺孔8、卡槽9、左通孔101、右通孔102、铅锤孔103组成;其游梁式抽油机更换毛辫子辅助装置固定体1呈方形框架结构,固定体1左端面上部设有左通孔101,左通孔101与固定体1设有的右通孔102同一轴心,且直径相同,固定体1左端面下部同一轴心上设有铅锤孔103和螺孔2,顶杆3穿过螺孔2与保护套4相配合;其滑杆5呈“T”型杆式结构,滑杆5穿过左通孔(101)、右通孔102,与滑块6设有的定位螺孔7相连接。
其滑块6呈长方体状,滑块6上部设有与滑杆5相连接的定位螺孔7,下部设有呈“Ω”型状的卡槽9,卡槽9下部设有锁紧螺孔8。
其固定体1右端面呈长方体结构,固定体1上部设有与滑杆5相配合的右通孔102,下部开有U型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雅菲,未经李雅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7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