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起模的铸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6098.0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0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邓丽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古冶鑫盛铸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6 | 分类号: | B22C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030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铸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起模的铸造模具,属于铸造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581510.8的一种铸造模具,包括连接于上模安装板的上模具、连接于下模安装板的下模具及浇注口,其特征在于,上模具外周设有上模环,上模环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于上模安装板,上模环与上模具组合形成的下端面与下模具的上端面相匹配,浇注口内设有与浇注口匹配的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造模具有效缓解了跑铝和带飞边的现象,节约了原料,降低了铸件的制造成本,而且降低了后续清理工作的难度,缩短了铸件的制造周期;上模具被上模环包围,温度保持的效果显著提升,对模具进行重复加热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能耗,降低了轮辐的制造成本;浇注口设有过滤网,成型后的铸件夹渣率降低为5%-8%,提高了成型后铸件的质量,提高了铸件的成品率。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铸造模具成型后,需要人工起模,容易发生事故且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起模的铸造模具,以解决现有的铸造模具在成型后,需要人工起模,容易发生事故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 自动起模的铸造模具,其结构包括上模具、限位套筒、自动起模装置、凹模模座、顶板、拉板、凹模、凸模固定块、垫板、导板、下模座、弹簧、卸料板、修模垫圈、凸模、调节螺丝、弹顶柱,所述上模具设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与自动起模装置相连接,所述自动起模装置设在凹模模座上,所述顶板与拉板相连接,所述拉板内设有凹模,所述凸模固定块与垫板相连接,所述导板与下模座相连接,所述下模座设有弹簧,所述卸料板设有修模垫圈,所述修模垫圈与凸模相连接,所述弹顶柱与自动起模装置相连接,所述自动起模装置由防滑垫、压力柱、伸缩筒、自动起模装置主体、感应器组成,所述防滑垫与压力柱相连接,所述压力柱与伸缩筒相连接,所述伸缩筒设在自动起模装置主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凹模模座与顶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与导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与卸料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丝设在卸料板上。
本实用新型设有自动起模装置,能够在模具成型后自动起模,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起模的铸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起模装置示意图。
图中:上模具1、限位套筒2、自动起模装置3、防滑垫301、压力柱302、伸缩筒303、自动起模装置主体304、感应器305、凹模模座4、顶板5、拉板6、凹模7、凸模固定块8、垫板9、导板10、下模座11、弹簧12、卸料板13、修模垫圈14、凸模15、调节螺丝16、弹顶柱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古冶鑫盛铸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古冶鑫盛铸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6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砂坯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气轮机减速器机匣的铸造浇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