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养殖水溢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3987.1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2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林英泼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英泼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养殖 溢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施,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养殖水溢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溢流装置是养殖业设施中最常见的装置之一,但也是容易出现堵塞的地方。溢流管堵塞后,溢流功能便失效,通常会导致水循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会出现养殖池水满为患,水生动物逃跑,水面浮生植物流失等现象;有时候上下或前后养殖池串联系统中,后者会因前者溢流功能失效,而使得种养的动植物得不到正常的水分供给;有时候水泵、水过滤装置等设备会因溢流管堵塞而损坏。现有的溢流管大多固定在栽培床或养殖池的底板上,无论溢流管壁上是否钻孔,池内养殖水体高度是固定的,当养殖池内非溶解性颗粒物随着水流方向溢流进入回水管路中,时常会出现管路堵塞;若在溢流管的管口或管壁上增加过滤网,则易出现管口或管壁堵塞,即使管口直径加大,运行时间长了,堵塞依然不可避免,同时溢流管的水位线不易调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可拦截悬浮在水面的非溶解性颗粒物功能、防止溢流管堵塞的循环养殖水溢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调节溢流管水位线、可有效拦截悬浮的非溶解性颗粒物、保障溢流管溢流顺畅的循环养殖水溢流装置。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循环养殖水溢流装置,包括溢流管,还包括拦污圈、溢流管外圈和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穿设于养殖池或栽培床的底板上,所述溢流管的下部插设于连接圈的上部管内,所述溢流管上部管壁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为与溢流管中轴线平行的长条形溢流孔,所述溢流管外圈可转动地套设于溢流管的上部并包覆溢流管上开设的溢流孔,所述溢流管外圈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管壁竖直方向形成夹角为35°-55°的长条形开孔,所述拦污圈设于养殖池或栽培床的底板上且包覆溢流管和溢流管外圈,所述拦污圈靠近养殖池或栽培床的底板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条进水槽。
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落水管,所述落水管插设于连接圈的下部管内。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溢流管的管壁上开设的溢流孔为两个,两个所述溢流孔以溢流管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溢流管外圈的管壁上开设的长条形开孔为两个,两个所述长孔以溢流管外圈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拦污圈下部的进水槽为两条,两条进水槽以拦污圈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溢流管上开设竖直方向的长条形溢流孔,再在溢流管外圈开设与长条形溢流孔形成夹角的长条形开孔,通过转动溢流管外圈,即可快速调节溢流管的水位线,通过设置拦污圈并在拦污圈下部开设进水槽,从而使得养殖池或栽培床内养殖水体在溢流管附近的流动方向变为先降流后升流,从而将悬浮型非溶解性颗粒物拦截在拦污圈外,而很小一部分沉淀型非溶解性颗粒物即使流入拦污圈内,也会在拦污圈内升流过程中被沉淀,从而无法进入溢流管内,拦截效果明显,运行可靠,可有效拦截悬浮的非溶解性颗粒物、保障溢流管溢流顺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溢流管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溢流管外圈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养殖水溢流装置,包括溢流管1、拦污圈2、溢流管外圈3、连接圈4和落水管5,所述连接圈4穿设于栽培床6的底板上,所述溢流管1的下部插设于连接圈4的上部管内,所述落水管5插设于连接圈4的下部管内,所述溢流管1上部管壁开设有两个溢流孔11,两个所述溢流孔11以溢流管1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溢流孔11为与溢流管1中轴线平行的长条形溢流孔,所述溢流管外圈3可转动地套设于溢流管1的上部并包覆溢流管1上开设的溢流孔11,所述溢流管外圈3管壁上开设有两个与管壁竖直方向形成夹角为45°的长条形开孔31,所述拦污圈2设于栽培床6的底板上且包覆溢流管1和溢流管外圈3,所述拦污圈2靠近栽培床6的底板的侧壁开设有两条进水槽21,两条进水槽21以拦污圈2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养殖水溢流装置亦可设置于养殖池的底板上,其中溢流管的溢流孔、溢流管外圈的长条形开孔和拦污圈的进水槽数量可根据养殖池或栽培床大小设置,溢流管外圈管壁上开设的长条形开孔与管壁竖直方向形成夹角以35°-55°为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英泼,未经林英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39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鲜活水产品周转箱
- 下一篇:一种带有物联功能的鱼池加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