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杂异形混凝土结构精度控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1518.6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1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陆超;马晓明;于海洋;武景韬;卜科彪;付继飞;荣喜臣;吴梦婕;杨建;冼炬华;王新龙;边少华;谢振;李翔;朱明勇;薛建梁;梅红生;冯原;李威;栾广东;苗婧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4 | 分类号: | G09B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00 | 代理人: | 陈英 |
地址: | 10008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杂 异形 混凝土结构 精度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结构的构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提供一种复杂异形混凝土结构精度控制的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在浇注过程中如何能够保证浇注的精度,以精确地构建设计作品的形状和结构是建筑行业中关注的焦点。对于形状规范的混凝土构件,实现精确浇注比较容易,但对于异形混凝土结构,要在浇注中实现高精度的控制,达到浇注结构与设计结构高度吻合就是难度巨大。
BIM技术与建筑相结合,可以在现场通过BIM软件得到结构上所有点的坐标值,这为精确浇注提供了条件。但是,在施工中如何控制,在构件建筑模型上和在浇注过程中已经浇注之后的抹平工序中如何控制,都会影响到最后成型结构与设计结构的吻合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BIM技术构筑复杂异形混凝土结构精度控制的装置,通过使用本装置,可以构件精度很高的建筑模型,在之后的浇注过程中能很好地控制浇注混凝土的形状,以实现建筑的形状结构与设计作品的形状结构精确吻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杂异形混凝土结构浇注过程中精度控制的装置,包括浇注该复杂异形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模型,所述建筑模型包括若干截面框架,各个所述截面框架设置在对应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变化之处,该截面框架的各边的端点为混凝土结构在该截面框架所在之处截面的转角点,在至少一部分的所述转角点之间连接直杆,构成所述截面框架,在各个所述截面框架之间连接沿程直杆和/或沿程直面型模板,在各截面框架中以及之间绑扎钢筋,构成所述建筑模型。
截面框架上的直杆可以与沿程直杆或沿程直面行模板成为一体结构。
在实际施工中,在构件了建筑模型后,就可以在所述建筑模型上进行混凝土浇注而完成复杂异形混凝土结构。
所述截面框架可以是沿着混凝土结构的延伸方向设定的,该截面框架与所述延伸方向在该截面处的切线垂直,该截面框架选择在混凝土结构于三维坐标系中的转弯处。
所述形状变化之处可以是混凝土结构的转弯处。
要提高精度,就要在一个转弯处的转弯段,设置若干个截面框架,相邻的所述截面框架之间的间距或者一个转弯处的转弯段设置截面框架的数量,也就是相邻的截面框架在截面中心线上的设定间距或设定弧度或设定弧长的大小决定了建筑模型的精度。
如果间距或弧度或弧长过大,则构建的结构与设计形状的吻合度会小,但如果设定间距或设定弧度或设定弧长太小,吻合程度会很高,但施工效率就会降低,且成本会大大提高。
一个优选方案是,一个转弯段中相邻的截面框架的截面的中心线处的设定间距即为中心线弧线的弦长,该设定间距为0.5m-1m比较合适。
上述数值范围适合使用的场合是,转弯段的回转半径在5-15m。当转弯段的回转半径较小时,所述设定间距取上述数值范围的靠近下限的数值,当转弯段的回转半径较大时,取靠近上限的数值。
如果转弯段的回转半径在5-10m,相邻所述截面框架之间的所述设定间距为0.15-0.49m。
如果转弯段的回转半径在20-30m,相邻所述截面框架之间的所述设定间距为1.2-2m。
对于在三维空间内转弯变化的复杂异形混凝土结构,截面框架可能会是在空中,为了使得这样的截面框架得到支撑,在基础面上对应悬空的该截面框架的投影线上设置水平拉杆,各个相邻悬空的所述截面框架之间的水平拉杆通过直杆连接固定,在该水平拉杆上设置垂直杆,与所述截面框架的相应部分固连。垂直杆用于确定所述截面框架的底面的至少两个端点的位置。
所述基础面可以是场地的平面,也可以是与场地的平面平行或相交设定角度的相对基准面。
所述复杂异形混凝土结构例如为一包括两侧壁和底板的槽式异形混凝土结构,截面框架具有如下特点具有一个底板,底板上设有两个侧壁,该两侧壁对称,所述直面型模板在本实例中即为底模板和侧模板。
为了保证所述侧模板的稳定和倾斜角度的精确,在所述侧模板的外面设置有侧板辅助支撑结构。
所述侧板辅助支撑结构可以是:在所述底模板的两个侧边缘上设置若干斜角木方,各个该斜角木方的断面为直角三角形,其斜边朝内,该斜边的倾斜角度即为侧壁的倾角,所述侧模板支撑在所述斜角木方的斜面上。
为了使得侧模板稳定,所述侧板辅助支撑结构还可以是设置斜向短木方,该斜向短木方的上端与所述侧模板固接,下端与相应的截面框架中支撑底模板的直杆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15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