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笔式点火线圈橡胶套的通气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0701.4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1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逄晓宇;崔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8 | 分类号: | H01F27/08;H01F38/12;F02P3/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点火 线圈 橡胶套 通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然气发动机点火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笔式点火线圈橡胶套通气槽。
背景技术
天然气发动机笔式点火线圈在使用过程中,点火线圈的导气效果不良会造成水蒸气无法导出。水蒸气凝结成水珠附着在点火线圈胶套上,从而使火花塞在高压点火时引起点火线圈胶套被击穿,火花塞陶瓷体出现爬弧的故障现象。点火系统无法稳定工作,同时零部件使用寿命无法达到正常设计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笔式点火线圈橡胶套通气槽,以解决现有产品导气不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笔式点火线圈橡胶套的通气槽,包括导气槽1、通气孔2及环形导气槽3;环形导气槽3为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两端开有两个长方形凹槽,可以与外界连接,易于导出水汽,环形导气槽3位于点火线圈胶套帽的上表面,导气槽1为一长方形凹槽,位于点火线圈胶套帽的下表面,导气槽1的一端与外界连接,另一端与环形导气槽3的环形凹槽通过通气孔2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该笔式点火线圈橡胶套通气槽的结构不仅可以将点火线圈钢套内的气体从胶套帽的下表面导气槽和上表面环形槽同时排气,导气效果更好,同时还可以将钢套外的气体一并导出,即起到防尘又起到导出水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笔式点火线圈橡胶套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笔式点火线圈橡胶套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笔式点火线圈装配钢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的笔式点火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导气槽1、通气孔2、环形导气槽3、点火线圈胶套帽4、点火线圈套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笔式点火线圈橡胶套的通气槽,包括导气槽1、通气孔2及环形导气槽3;环形导气槽3为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两端开有两个长方形凹槽,可以与外界连接,易于导出水汽,环形导气槽3位于点火线圈胶套帽的上表面,导气槽1为一长方形凹槽,位于点火线圈胶套帽的下表面,导气槽1的一端与外界连接,另一端与环形导气槽3的环形凹槽通过通气孔2连通。
从图3中可以看出,点火线圈的钢套装配后,本实用新型的通气槽结构位于钢套外侧,此时,气体的流向一部分顺着套内的胶套帽下表面的导气槽1逐步流出缸内,一部分气体(套外的)可以从通气孔2流向胶套帽的上表面,然后由上表面的环形导气槽3流出。该通气结构不仅可以将点火线圈钢套内的气体分两条路径导出,同时还可以将钢套外的气体一并导出,并有效防止了外界灰尘及水的进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0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式电力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