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颅内压力传感器、检测设备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8603.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9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波;魏秋旭;陈德勇;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03 | 分类号: | A61B5/0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颅内压力 压力敏感层 电容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柔性材料 压力敏感 形变量 传感器 颅骨 颅内 植入 外部检测设备 谐振频率信号 传感器电容 柔性包裹层 电容结构 电容信号 固定电感 检测设备 颅内出血 组织损伤 耦合 并发症 脑膜 贴附 贴合 硬膜 制备 测量 转换 | ||
本公开提供一种颅内压力传感器,包括:压力敏感电容,其电容值随颅内压力变化而变化,包括:压力敏感层,其形变量随颅内压力变化而改变;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别形成于所述压力敏感层的两侧,形成电容结构,其间距随所述压力敏感层的形变量改变而变化;以及柔性包裹层,包裹于所述压力敏感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外侧,贴附于颅骨和硬膜之间;以及固定电感,与所述压力敏感电容形成LC振荡电路,植入于颅骨内,用于将电容信号转换为谐振频率信号,并耦合至外部检测设备,获取颅内压力值。植入颅内的传感器电容部分采用柔性材料,对颅内组织损伤极小,可极大降低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风险;柔性材料易与脑膜贴合,测量更为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颅内压力传感器、检测设备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颅内压是脑组织、脑脊液、血液等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内壁的压力,在脑外伤和神经内科病人的临床诊断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常颅内压范围介于70至180mm H2O,临床上将颅内压持续5min以上超过180mm H2O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可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病理改变,初期主要表现为具有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严重的颅内压增高还可导致脑积水、脑肿瘤、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危机生命。因此,发展颅内压监测方法对于准确诊断病情和及时确定临床治疗方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有颅内压力检测技术根据是否将传感器植入颅内,可分为植入式和非植入式两类。植入式颅内压力检测技术相较非植入式颅内压力检测技术,受环境干扰因素更小,可直接接触测量颅内压力值,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目前,在临床上取得应用的植入式颅内压力检测技术均为有线式,即植入于颅内的传感器需要通过导管与外部检测设备连接,在持续监测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如颅内感染风险大,护理难度高等。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多项研究中采用了无线无源技术,该技术无需导线将植入传感器与外部设备连接且不需要采用电池等任何形式的电源为传感器供电,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在颅内压力长期监测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植入式无线无源颅内压力检测技术所采用的植入式传感器均为硬质材料,包括硅、玻璃以及塑料等,将基于硬质材料的传感器植入颅内甚至脑组织内,具有颅内出血等风险,并且传感器尺寸较大,对植入传感器周围组织有推挤作用,从而使得所测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颅内压力传感器、检测设备及制备方法,以缓解现有的植入式传感器,由于采用硬质材料,容易造成颅内出血,并且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颅内压力传感器,包括:压力敏感电容,其电容值随颅内压力变化而变化,包括:压力敏感层,其形变量随颅内压力变化而改变;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别形成于所述压力敏感层的两侧,形成电容结构,其间距随所述压力敏感层的形变量改变而变化;以及柔性包裹层,包裹于所述压力敏感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外侧,贴附于颅骨和硬膜之间;以及固定电感,与所述压力敏感电容形成LC振荡电路,植入于颅骨内,用于将电容信号转换为谐振频率信号,并耦合至外部检测设备,获取颅内压力值。
在本公开中,所述压力敏感层上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锥形凸起阵列,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扣合于所述空腔内,并抵设在所述锥形凸起阵列上。
在本公开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子电极层;第二子电极层,与所述第一子电极层相邻设置且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子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子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构成双电容串联结构。
在本公开中,所述第一子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层上均设置有导线连接点;所述柔性包裹层上对应所述导线连接点处设置有导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86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检测生理电信号的柔性Laplacian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