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通风采光与冷却塔降温一体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98158.6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6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祝根原;郭金成;徐皓;荣东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03;F24F13/24;F21S11/00;F21V8/00;F21V33/00;A62C2/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刘兴顺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车库 自然通风 采光 冷却塔 降温 一体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通风采光与冷却塔降温一体化系统,地下车库顶板设有通风采光井,冷却塔设置于地下车库内,并与通风采光井之间具有距离;冷却塔顶部的出风口与通风采光井之间连接有通风采光管,该通风采光管管壁下部的安装孔中设有漫射器。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车库不需要运行机械通风系统,节约了通风系统的成本和车库通风风机能耗;2、车库由于建筑结构和土壤的热惰性,温度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冷却水温度,提升空调机组效率;3、冷却塔布置于车库,利用楼板和风管吸音段,实现噪声治理;4、冷却塔暗藏于车库内,不外露、不影响建筑外立面造型,美化环境。5、利用自然光照明,降低车库照明系统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通风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通风采光与冷却塔降温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系统的冷却塔多放在裙楼、塔楼屋面,或者放置在平地,这种设置方式影响建筑物外观。同时,冷却塔运行时噪声较大,设置在居民区,易遭到周围的居民投诉,目前比较常见的处置方案是加隔音降噪设施、导流风管等方式处理噪声,然而这类处置方案的效果也不甚理想。
另外,现在的车库一般为全地下布局,面积较大;除进出口外,空气无法与室外交换,也无自然光进入。因此,车库一般采用机械风机强制通风换气,设置24小时运行的电气照明系统,这样需要消耗大量的风机能耗和车库照明系统能耗。也有一些专利如:中国专利CN102494383A公开了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方法,该方法提出利用夏季空调冷凝热使车库热压上升产生自然通风换气,但通风换气量不稳定、效果难以保证,容易造成车库温度高,人体不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通风采光与冷却塔降温一体的系统,欲同时解决冷却塔的噪音、降温问题和车库的通风、照明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通风采光与冷却塔降温一体化系统,包括地下车库(1)和冷却塔(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车库(1)顶板设有通风采光井(1a),所述冷却塔(2)设置于地下车库(1)内,并与所述通风采光井(1a)之间具有距离;所述冷却塔(2)顶部的出风口与通风采光井(1a)之间连接有通风采光管(3),该通风采光管(3)管壁下部的安装孔中设有漫射器(4),该漫射器将通风采光管(3)内的光线漫射到所述地下车库(1)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案将冷却塔(2)由裙楼、塔楼或平地上调整为设置于地下车库(1)内,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动却有效地了避免了冷却塔现有布置方式噪音大、需要做隔音降噪处置的麻烦,也省去了噪音扰民的困扰。同时,通风采光口自然采光,漫射器(4)将引进的自然光均匀漫射到车库内,这样就可以省去车库照明系统,既节省了灯具成本,又大幅降低了照明能耗。并且,冷却塔的风机风量在通风采光井形成负压,产生自然通风气流带走车库内的CO、CO2等污染物,由车库入口以及通风口自然补风,维持车库一定压力,这样就可以省去车库通风系统,既节省了通风系统的成本,又大幅降低了通风的能耗,从而一体实现冷却塔噪声治理、车库自然采光及通风。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塔(2)外围设有防火卷帘(5),该防火卷帘上端与所述地下车库(1)顶部固定。防火卷帘(5)关闭时底部落至地面,可将冷却塔完全封闭,用于防冻,防止冬季冷风侵入车库。夏季开启防火卷帘,冬季关闭。
作为优化设计,所述通风采光管(3)由防火卷帘(5)分成两部分,防火卷帘(5)内侧的通风采光管(3)内表面采用吸音材料,且防火卷帘(5)外侧的通风采光管(3)采用导光管。
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车库不需要运行机械通风系统,节约了通风系统的成本和车库通风风机能耗;
2、车库由于建筑结构和土壤的热惰性,温度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冷却水温度,提升空调机组效率;
3、冷却塔布置于车库,利用楼板和风管吸音段,实现噪声治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8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幕定位治具
- 下一篇:一种智能钢材传送用自动上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