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霜脲氰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6867.0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1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金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格瑞赛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34 | 分类号: | A01N47/34;A01N43/653;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霜脲氰 杀菌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萘唑醚磺胺和霜脲氰。该组合物可配制成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增效作用显著,延长持效期,对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萘唑醚磺胺是在2016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发现(中国专利,CN201610003201,CN201610095896),对黄瓜霜霉病、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其化学结构如下(I)所示。
霜脲氰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对霜霉目真菌如疫霜属、霜霉属、单轴霜属有效。霜脲氰与其他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广泛,使用于黄瓜、葡萄、蕃茄、荔枝、巨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烟草等。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比较严重的病害,从苗期到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该病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褪绿黄褐色斑点,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目前市场上急需对黄瓜霜霉病的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效作用且安全环保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与现有的防治药剂相比,实现复配增效,减少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具体的涉及萘唑醚磺胺与霜脲氰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将下述特定结构的萘唑醚磺胺与霜脲氰复配使用,不仅没有抵消萘唑醚磺胺和霜脲氰各自的药效,相反,还具有非常明显的增效作用,对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特别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其中,该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萘唑醚磺胺和霜脲氰,所述萘唑醚磺胺是式(I)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杀菌剂组合物在防治黄瓜霜霉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杀菌剂组合物所制备的制剂,其中,所述制剂的剂型为水乳剂、悬乳剂或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制剂在防治黄瓜霜霉病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组合物,其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性,对作物安全性好。特别是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确定萘唑醚磺胺和霜脲氰两种有效成分复配的增效作用,申请人首先使用这两种成分进行室内生测试验,在分析了两种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后,我们将生测的对象定为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该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可以引起黄瓜的霜霉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格瑞赛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格瑞赛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68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