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囊茶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2911.0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7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殷科;刘翔;徐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66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茶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囊茶壶,包括茶漏、气囊、壶体和扣接于所述壶体的壶盖,所述茶漏设于所述壶体内部,所述茶漏设置有多个出水孔,所述茶漏的开口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气囊位于所述壶盖的顶侧。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气囊茶壶,该气囊茶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实现茶漏内的茶叶茶汁完全渗出,茶叶的出味速度较快,茶水的口感良好;高压的白领人群在挤压气囊泡茶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压力的释放从而保证身心健康,该茶壶具有减压的功效,适用于办公室高压人群,而整个茶壶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应用价值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囊茶壶。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茶已成为现代人工作之余的养身、健身之道。一般的茶壶在使用时,只是把茶叶放在茶壶里,用其它加热容器烧好水后倒入茶壶里,当泡至一定时间后将茶水和茶叶分离再倒入茶水容器里,使用茶具较多且比较麻烦,由此茶叶和水未分离,容易喝到茶叶。
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茶漏实现将茶叶与水隔离,避免喝到茶叶的问题,但采用茶漏会使得茶叶中的茶汁不能完全挤出,从而使得茶叶的未能完全出味,且茶叶的出味缓慢,影响茶水的口感,且在茶漏中的茶叶残渣中含有较多水分未被挤出,造成茶叶的浪费;此外,对于办公室内工作压力很高的白领人群而言,现有的茶壶比较单一,高压人群在泡茶过程中不能实现减压,由此使得茶壶在办公室应用中缺乏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茶壶,该气囊茶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实现茶漏内的茶叶茶汁完全渗出,茶叶的出味速度较快,茶水的口感良好,且能够使高压人群在泡茶过程中实现减压,提高该茶壶的应用价值。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囊茶壶,包括找平座和压平罩,包括茶漏、气囊、壶体和扣接于所述壶体的壶盖,所述茶漏设于所述壶体内部,所述茶漏设置有多个出水孔,所述茶漏的开口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气囊位于所述壶盖的顶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壶盖包括盖体和用于与所述茶漏的开口端相连接的凸起,所述盖体扣接于所述壶体,所述凸起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接,所述凸起的底部设置有出气孔道,所述出气孔道两端分别与所述气囊和所述茶漏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气孔道的孔径为2.0-3.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起和所述茶漏的开口端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起的内部设置有空气腔室,所述出气孔道和所述气囊均与所述空气腔室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囊为硅胶气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硅胶气囊的外形为球形结构,所述硅胶气囊的外径为25-35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硅胶气囊的厚度为1.5-2.5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水孔设置于所述茶漏的底部,且各所述出水孔的孔径为0.8-1.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茶漏的材质为不锈钢。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茶壶设置的茶漏可使得茶壶内的茶叶不会混入茶水中,保证人们品茶体验良好,茶漏设置有多个出水孔可使得茶漏内的茶叶茶汁迅速出味;人们可以在泡茶过程中挤压气囊,而气囊内的空气被挤压至茶漏内能够加速茶漏内茶叶的出味,使得茶水的口感良好,且使得茶叶残渣内水分充分挤出,使得茶叶被充分利用;此外,高压的白领人群在挤压气囊泡茶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压力释放,从而保证身心健康,该茶壶具有减压的功效,适用于办公室高压人群,而整个茶壶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应用价值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未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29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