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木作修缮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9550.4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6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雄;梁景伦;袁少舟;韩雪;王玮君;刘付土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三建筑装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洪敏 |
地址: | 51007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模型 放样 拼装 施工过程 预拼装 计算机辅助技术 安装过程 激光定位 施工工艺 施工技术 施工难点 施工图纸 施工效率 实时对比 数据运用 构配件 细部 构建 减小 施工 细化 下料 古建筑 三维 损伤 修复 优化 制定 | ||
本发明涉及传统古建筑修缮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木作修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木作进行三维激光定位,将得到的数据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构建木作的三维模型,在施工过程中将设计时得到的模型与木作的三维模型进行实时对比,采用三维模型对木作细部进行深化设计;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木作的拼装方案,以木作和木作的构配件的尺寸作为放样、下料的依据,利用三维模型试放样和预拼装。运用三维模型辅助施工技术对小木作进行试放样预拼装,细化设计了施工难点部位,优化了施工工艺,使施工过程更为简洁高效,减少实际拼装过程中的拼装误差,提高施工效率,减小木作修复和安装过程中对木作的损伤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统古建筑修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木作修缮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传统古建筑与园林景观的重视不断加强,在园林古建筑中,窗户、板门、天花、地板、栏杆等都属于小木作结构。古建筑小木作因为年代久远,通常会出现移位变形等情况,因此需要对古建筑小木作进行修缮,但是现有的古建筑小木作由于结构变形和偏差较大,施工过程中容易对古建筑小木作造成二次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木作修缮施工方法,减小施工过程中对木作的破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木作修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木作进行三维激光定位,将得到的数据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构建木作的三维模型,在施工过程中将设计时得到的模型与木作的三维模型进行实时对比,采用三维模型对木作细部进行深化设计;
b、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木作的拼装方案,以木作和木作的构配件的尺寸作为放样、下料的依据,利用三维模型试放样和预拼装;
c、拆卸损坏的木作和构配件,统一检查木作和构配件后进行编写记录,对无法维修的木作和构配件,测量木作和构配件的原尺寸,按照原有的外观、材料和制作样式进行订做,对可修复的木作和构配件进行修补和复位调整;
d、对待安装的木质的木作和构配件进行防虫防腐处理;
e、根据拼装方案安装木作和构配件,在木作安装和复位完成后加装金属件进行加固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用三维模型辅助施工技术对小木作进行试放样预拼装,细化设计了施工难点部位,优化了施工工艺,使施工过程更为简洁高效,减少实际拼装过程中的拼装误差,提高施工效率,减小木作修复和安装过程中对木作的损伤破坏。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拆除木门窗时,采用整体拆除的方式,对木门窗及木门窗的构配件进行统一磨光刷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整体拆除的方式,将整体拆卸下来后再对木门窗和构配件进行施工和修复,对高空分散的立面作业变为地上集中的平面操作,便于施工,减小对木门窗的损伤和破坏;统一控制漆面整体施工质量,确保木门窗漆面质量和构配件性能良好。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拆除木门窗和木门窗的构配件时,先搭设防止木门窗掉落和对木门窗进行稳固的防护设施后,再对木门窗进行拆除,拆除时轻敲木门窗使其与墙体分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设施减小施工过程中对木门窗的损坏,同时防止门窗掉落砸伤工作人员。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将结构变形和偏差较大的木门窗拆卸下来后,制造变形纠偏装置,使用变形纠偏装置纠正木门窗的尺寸变形和榫卯结合偏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尺寸变形纠偏装置,纠正小木作构件尺寸变形和榫卯结合偏差,准确控制木门窗的整体造型。使构件拼装紧凑,搭接严密,偏差大幅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三建筑装修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三建筑装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95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