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动流体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9018.2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生;叶正浩;韩延宁;董智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15/08 | 分类号: | F16L15/08;F16L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250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动 流体 连接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动流体连接器。该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插头结构为:法兰盘、管子接头采用螺丝和密封胶连接成为一体;阀芯在插座或弹簧的作用下在壳体内部沿着中心轴线移动;衬套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管子接头之间,安装在管子接头上的密封圈起插头径向移动时密封作用;插头水路断开状态时,阀芯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到壳体限位处时,阀芯和壳体上的挡肩相接触,阻止阀芯移动,在密封圈的作用下,形成插头密封或断开状态;插头和插座接通和工作过程,插头中的壳体带动内部组件一起移动,直至接触到法兰盘内壁,实现插头和插座浮动联接功能。本发明流体连接器增加了径向浮动,且具备双重防漏密封功能,能抗击非常高的流量冲击,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浮动流体连接器。
背景技术
浮动流体连接器作为液体冷却系统之间的连接与传输装置,一般由安装在冷却模块上的插座和安装在机架或机箱基座上的插头两部分组成。插座和插头在断开和连接状态下都需要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才能保证液体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浮动流体连接器除了对流体连接器密封材料的环境适应性和弹簧耐持久疲劳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外,对流体连接器密封原理、零件的结构设计、加工精度及安装要求也都非常高,如果上述有一方面出现问题,液体冷却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
现有已公开申请号201410786860.2的流体连接器专利提供了一种可径向浮动的流体连接器,包括设置有流体通道的连接器壳体,流体连接器还包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套,安装套的内孔中设置有前后相对布置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前、后限位平面,连接器壳体包括被轴向限位于所述前、后限位平面之间的径向浮动壳,径向浮动壳与所述安装套的内孔壁之间具有径向浮动间隙,径向浮动壳具有与所述前限位平面平行设置的前端面和与所述后限位平面平行设置的后端面,径向浮动的前端面与前限位平面或径向浮动壳的后端面与后限位平面密封配合,后限位平面后侧的所述安装套的内孔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后端通道口连通。上述可径向浮动的流体连接器虽然解决了不具有径向浮动流体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顺利对插比较困难,需要额外增加一些保证精确定位的结构的问题。但是其存在问题在于:内部小O形密封圈在插拔或工作过程中直接暴露在流速较大流体中,容易破损或寿命降低,不能抗击非常高的流量冲击,也不可以在工作状态下带压插拔。同时结构复杂,所用密封圈、零件多,体积大,成本高,径向浮动所需磨擦力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抗击非常高的流量冲击、增加径向浮动、双重防漏密封的浮动流体连接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浮动流体连接器,包括安装在冷却模块上的插座和安装在机架或机箱基座上的插头两部分,其中:
插头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阀芯、法兰盘、衬套、管子接头、第一弹簧、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法兰盘、管子接头采用螺丝和密封胶连接成为一体;第一阀芯在插座或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在第一壳体内部沿着中心轴线移动;衬套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管子接头之间,安装在管子接头上的第二密封圈起插头径向移动时密封作用;
插头水路断开状态时,第一阀芯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移动到第一壳体限位处时,第一阀芯和第一壳体上的挡肩相接触,阻止第一阀芯移动,在第一密封圈的作用下,形成插头密封或断开状态;
插头和插座接通和工作过程,插头中的第一壳体带动内部组件第一阀芯、衬套、第一弹簧、第二密封圈一起移动,直至接触到法兰盘内壁,实现插头和插座浮动联接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壳体、第二阀芯、封闭环、第二弹簧、第四密封圈、第五密封圈、第六密封圈、挡圈,第二阀芯上设置梯形凹槽和泄压孔,梯形凹槽上分布有汇流孔;封闭环在插头或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在第二壳体内部沿着第二阀芯中心轴线移动,当封闭环上第四密封圈移动到阀芯上梯形凹槽段时,第四密封圈处于自然不受压状态,第二弹簧推动封闭环移动;第二阀芯上泄压孔和水路相连接,泄压孔使第二弹簧所处的空腔不处于密封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90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或电抗器用取油过渡接头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管连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