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驾驶车辆及无人驾驶车辆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8054.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1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霍明涛;石爱武;王涛;赵全乐;刘东东;龙文远;马海禄;王刚;李建和;王秋虎;武利强;张同辉;王飞;王磊;李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1S19/48;G01S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魏嘉熹;南毅宁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驾驶车辆 处理器 激光扫描仪 双天线 移动站 管理系统 激光定位 室内环境 室外环境 卫星信号 行驶 行驶道路 反光胶 车顶 激光 发射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及无人驾驶车辆管理系统。该车辆包括:激光扫描仪、GPS双天线移动站以及处理器,其中,处理器分别与激光扫描仪和GPS双天线移动站相连。在室内环境下,利用设置在无人驾驶车辆车顶上的激光扫描仪,以及布设在无人驾驶车辆行驶道路两侧的激光反光胶贴,实现在室内环境下对无人驾驶车辆进行激光定位,进而处理器可以根据激光定位结果,控制无人驾驶车辆行驶。在室外环境下,利用GPS双天线移动站接收GPS卫星导航系统发射的卫星信号,以及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处理,实现在室外环境下对无人驾驶车辆进行GPS定位,进而处理器可以根据GPS定位结果,控制无人驾驶车辆行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及无人驾驶车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车辆将会成为未来车辆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工业化生产中,工厂原料及成品的物流周转占用很大人力物力资源,由于传统物流方法的落后及人工成本的快速增长,催生了无人驾驶车辆及各种相关导航方式的诞生。同时由于工厂物流任务往往需要许多无人驾驶车辆同时工作,也因此产生了对无人驾驶车辆群进行整体管理的车辆管理系统。
其中,无人驾驶车辆是一种智能车辆,集中运用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技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行驶道路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得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并到达预定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及无人驾驶车辆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包括:
激光扫描仪,设置在车顶上,用于与无人驾驶车辆的行驶道路上布设的激光反光胶贴相配合,以对所述无人驾驶车辆进行激光定位;
GPS双天线移动站,包括设置在车顶前端的GPS移动站前天线、设置在车顶后端的GPS移动站后天线、及设置在车内的GPS定位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无人驾驶车辆进行GPS定位;
处理器,与所述激光扫描仪和所述GPS双天线移动站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激光定位结果和GPS定位结果中的至少一者,控制所述无人驾驶车辆的行驶。
可选地,所述无人驾驶车辆还包括:
无线数传电台接收端,包括设置在车顶的电台接收天线和设置在车内的电台接收单元,用于与GPS基站中的无线数传电台发送端相配合,以获取所述GPS基站的差分数据;
所述电台接收单元与所述GPS定位数据处理单元相连,所述GPS定位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GPS移动站前天线发送的定位数据、所述GPS移动站后天线发送的定位数据、以及来自于所述电台接收单元的差分数据,生成所述GPS定位结果。
可选地,所述无人驾驶车辆还包括:
惯性导航单元,设置在车内,与所述GPS双天线移动站相配合,形成GPS惯导单元,以对所述无人驾驶车辆进行定位。
可选地,所述无人驾驶车辆还包括:
数据存储单元,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存储所述无人驾驶车辆的行驶区域的数字地图;
4G数据收发单元,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接收调度系统发送的目的地指示信息,所述目的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针对所述无人驾驶车辆的目的地;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激光定位结果和GPS定位结果中的至少一者,确定所述无人驾驶车辆的当前位置,并根据所述当前位置、所述数字地图以及所述目的地,控制所述无人驾驶车辆的行驶。
可选地,所述无人驾驶车辆还包括:
执行驱动单元,与所述处理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80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