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污泥减量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7933.8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敏郎;蒋晓雷;仪献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1/04;C02F9/14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郭清 |
地址: | 261500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生化系统 污泥处理 菌群 沉砂调节池 污水处理厂 污泥减量 污水污泥 调节池 二沉池 上清液 污泥减量处理 投放 恶臭现象 工艺步骤 污泥输送 一次循环 有效降解 沉降 排出量 漂浮物 消毒池 栅格井 消毒 散发 返回 排放 重复 | ||
1.一种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污泥减量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污水污泥输送入栅格井中,清除液面顶部的漂浮物;
2)将栅格井中的污水污泥输送入沉砂调节池,同时向沉砂调节池中投入污泥处理菌群,处理时间为3-5小时/吨,投入的污泥处理菌群与污泥的重量比为0.6-0.8Kg/t;
3)沉砂调节池中的污泥经处理后通过管路通入A级生化池,向A级生化池的曝气室内投放污泥处理菌群,向A级生化池的曝气室鼓风,处理时间为6-9小时/吨,投入的污泥处理菌群与污泥的重量比为1-1.5Kg/t;
4)经过A级生化池处理后的污泥再输送到O级生化池,向O级生化池内投放污泥处理菌群,处理时间为4-6小时/吨,投入的污泥处理菌群与污泥的重量比为0.3-0.7Kg/t;
5)经过O级生化池处理后的污泥再返回沉砂调节池进行处理使污泥形成循环处理,经过至少一次循环处理后的污泥输送到二沉池,经过二沉池沉降后的污泥再进入A池,且重复上述循环直至污泥减量至最少,二沉池中的上清液进入消毒池;
6)向消毒池中投放消毒剂,对所述上清液消毒后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污泥减量法,其特征是:所述污泥处理菌群包括硝化菌群,放线菌,丝状菌,光合菌,液态淀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酸杆菌,纳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污泥减量法,其特征是:所述污泥处理菌群的成分重量份数为硝化菌群8-12份,放线菌22-25份,丝状菌10-14份,光合菌20-25份,液态淀粉芽孢杆菌3-7份,凝结芽孢杆菌2-4份,嗜酸乳杆菌4-7份,植物乳酸杆菌5-9份,纳豆菌5-9份和地衣芽孢杆菌5-9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污泥减量法,其特征是:所述A级生化池包括多个曝气室,所述曝气室内装有多个叠放的菌群培养棒且至少有部分菌群培养棒混合在污泥或污水中,菌群培养棒上设有多个供菌种生长的微孔,曝气室顶部具有呈圆弧型的顶盖,顶盖上设有透气孔,曝气室的底部连接有富氧空气通入管和气体排出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污泥减量法,其特征是:所述菌群培养棒由多个颗粒物压合而成,颗粒物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的微孔,菌群培养棒的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污泥减量法,其特征是:所述菌群培养棒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方形或多边形,通孔的截面形状与菌群培养棒截面的外周形状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793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污泥好氧发酵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农村污水治理可串插束状填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