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饮水管的TP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7118.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博;何建雄;王一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7 | 分类号: | C08G18/67;C08G18/62;C08G18/48;C08G18/34;C08G18/12;C08L7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饮水 tpu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饮水管的TP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TPU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50‑70份二异氰酸酯、70‑90份低聚物多元醇、20‑30份扩链剂、10‑20份羟基丙烯酸酯和0.5‑1.5份催化剂;所述低聚物多元醇由60‑80wt%的聚丙烯酸酯多元醇和20‑40wt%的聚醚多元醇组成。所述TPU材料是通过先将原料脱水进行预聚合反应,然后用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最后在挤出机中熔融混炼的方法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TPU材料具有低硬度、高拉伸强度和高撕裂强度,不含有有毒副作用的添加剂,适合用作饮用水管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饮水管的TP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起,塑料管材开始在给水管道中使用。一般口径较小的使用聚乙烯管(PVC)、聚丙烯管,口径较大的多使用聚氯乙烯管,硬聚氯乙烯饮用水管(PVC-u)就是其中一种。
PVC为热敏性塑料,在加工制品的时候必须加入热稳定剂才能成型。目前热稳定剂应用的主要品种为铅盐类稳定剂、有机锡类稳定剂、钙锌复合稳定剂等。由于铅盐类稳定剂在稳定性和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一直以来都是PVC制品热稳定剂的首选,目前国内PVC加工中大多以铅盐作为稳定剂。PVC管一般作为排水管使用,含铅盐的PVC塑料给水管在使用过程中,重金属铅会从管道中析出,直接造成饮用水的污染。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因具有很好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耐冲击性、耐磨性、耐候性、耐水解性和耐油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软管、垫圈、轮带、辊筒、齿轮、管道等的保护,绝缘体,鞋底以及实心轮胎等领域。TPU的性质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具有比橡胶更高的强度,比塑料更好的柔韧性和耐寒性,能够替代PVC用作饮用水管的原材料。
饮用水管对于材料的性能要求较苛刻,首先,TPU属于软质材料,通常只能用于制作软管,因此其硬度不能过高,否则水管不易弯曲,不利于实际应用;其次,由于管材直接与饮用水接触,不能含有添加剂、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因此,大部分芳香族异氰酸酯不适合作为制备此类TPU的原料。再次,管材在沿管路方向上要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延展性,在径向上要耐撕裂,且不易水解。这就要求采用脂环族或脂肪族异氰酸酯和聚醚型多元醇作为制备TPU的原料,但是此类TPU材料的强度较低,不能满足饮用水管的要求。
因此,如何设计TPU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使其满足饮用水管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饮水管的TP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TPU材料具有低硬度、高拉伸强度和高撕裂强度,不含有有毒副作用的添加剂,适合用作饮用水管的材料。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饮水管的TPU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
50-70份(例如50份、52份、53份、55份、56份、58份、60份、62份、63份、65份、66份、68份或70份等)二异氰酸酯、70-90份(例如70份、72份、73份、75份、76份、78份、80份、82份、83份、85份、86份、88份或90份等)低聚物多元醇、20-30份(例如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或30份等)扩链剂、10-20份(例如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或20份等)羟基丙烯酸酯和0.5-1.5份(例如0.5份、0.6份、0.7份、0.8份、0.9份、1份、1.1份、1.2份、1.3份、1.4份或1.5份等)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71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