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合金汽车零件压铸成形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6332.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5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袁乃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圣金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B22D17/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1709 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京***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成形 镁合金 半固态浆料 汽车零件 预制构件 半固态成形 表面平整 既定部位 加工设备 结构形体 弥散分布 凝固潜热 半固体 段差部 扣接部 螺柱部 美工线 热作用 微气孔 压铸件 反扣 骨部 光滑 模具 收缩 凝固 | ||
本发明是一种镁合金汽车零件压铸成形工艺,采用镁合金半固体压铸成形工艺,半固态成形件表面平整光滑,没有微气孔弥散分布在压铸件内,半固态浆料的部分凝固潜热已经放出,所以一方面对加工设备的热作用小,另一方面半固态浆料本身凝固收缩小,产品尺寸精确;既定形状的模具,使最终形成预制构件在既定部位形成扣接部、段差部、反扣部、螺柱部、助骨部或美工线等结构形体,使其可进而获致外观细致,具有极佳尺寸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压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镁合金汽车零件压铸成形工艺。
背景技术
镁合金是最轻的结构材料之一,又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减震性好、热疲劳性好、阻尼性和切削性好、易于回收等优点,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压铸工艺性能;以上优异的性能使得镁合金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据测算,汽车所用燃料的60%是消耗于汽车自重,如果汽车自重能减10%,其燃油效率将可提高5%以上。如果每辆汽车能使用70㎏镁合金,则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将减少30%以上,在日益提倡节省能源的世界里,“绿色环保”把镁合金进一步推向应用领域,成为各大汽车公司首选的材料。目前镁合金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有汽车头盖、仪表盘、托架、进气管、转向柱、制动器、座椅架、离合器踏板、轮毂等等,而且年增长率呈大幅度上升大趋势。
目前压铸是镁合金成型的主要工艺,但利用传统的压铸技术压铸镁合金,与压铸其他合金一样,存在型腔内气体以及压铸涂料产生的气体无法顺利排出的问题,这些气体在高压下或者溶解在镁合金内,或者形成许多高压微气孔弥散分布在压铸件内,从而影响压铸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镁合金汽车零件压铸成形工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镁合金汽车零件压铸成形工艺,具体步骤为:
(1)熔炼:
将镁合金铸锭放入电阻炉中,加热至熔化,用DWK-702控温仪控温,在炉口处加盖石棉布,保证炉内温度均匀,减少吸气氧化现象;将镁合金熔化至720℃,达到组织完全过热,镁合金熔化后,进行除气、精炼;
(2)搅拌制备半固体浆料:
采用电磁搅拌制备半固体浆料,搅拌温度为590-610℃;
(3)预热既定形状的模具:
将既定形状的模具进行预热,使其温度在保持在190-240℃;既定形状的模具在既定部位至少设有用以形成扣接部、段差部、反扣部、螺柱部、助骨部或美工线的结构形体;
(4)压铸成形:
使用浇勺将制备出的半固体浆料注入压铸机内,内浇口厚度为8mm,低速压射速度为0.2m/s、高速压射速度为1m/s,高速切换时间为充型率的66%,浆料在型腔内受到二次剪切,表观粘度发生急剧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压铸成形,镁合金从半固态转化为固态铸件。
进行模具预热时,预热的模温为250-350℃。
半固体浆料中的固相分数为45-55%,固体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液相母液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采用镁合金半固体压铸成形工艺,半固态成形件表面平整光滑,没有微气孔弥散分布在压铸件内,半固态浆料的部分凝固潜热已经放出,所以一方面对加工设备的热作用小,另一方面半固态浆料本身凝固收缩小,产品尺寸精确;既定形状的模具,使最终形成预制构件在既定部位形成扣接部、段差部、反扣部、螺柱部、助骨部或美工线等结构形体,使其可进而获致外观细致,具有极佳尺寸精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圣金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圣金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63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