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曳引轮轮槽磨损状况非接触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4793.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9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勋;陈英红;崔大光;林晓明;孔令昌;张俊豪;邰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珠海市安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曳引轮轮槽 磨损 状况 接触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曳引轮轮槽磨损状况非接触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包括:驱动单元、装夹单元、检测单元和控制显示单元,所述装夹单元设置在所述驱动单元上,通过所述驱动单元带动所述装夹单元运动,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装夹单元配合检测曳引轮轮槽的磨损状况,所述控制显示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检测单元运动及显示所述曳引轮轮槽的磨损状况,并通过算法对轮槽多个特征几何尺寸进行提取,该装置具有检测精度高、测试时间快、操作便捷等一系列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梯曳引轮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曳引轮轮槽磨损状况非接触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曳引轮作为电梯曳引系统的主要部件,在保障电梯安全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电梯曳引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轮槽直接和钢丝绳接触,不可避免会产生表面磨损。此外,同组钢丝绳中张力不均匀或曳引轮出厂时自身轮槽形状和深度的不一致将导致曳引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磨损。曳引轮轮槽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将影响到电梯的整体曳引新能,容易产生钢丝绳打滑、轿厢震动等非正常现象,直接导致乘坐舒适度的下降,甚至威胁到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电梯曳引轮轮槽磨损状况的检测都是采用游标卡尺或塞规等接触式测量装置进行,这两种方法测试精度受测试人员操作方法影响较大,并且一次只能测试一个轮槽,测试结果手动记录,效率低下。此外,现有的接触式测量技术通常只能得出轮槽磨损深度的数据,而无法测得轮槽的整体轮廓形貌,曳引轮轮槽磨损状况的全面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快速获取曳引轮轮槽轮廓形貌的非接触式检测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梯曳引轮轮槽磨损状况非接触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该装置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配合运动机构对曳引轮轮槽轮廓进行扫描并使用单片机对轮廓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轮槽磨损状况分析结果直接显示于显示屏,该装置检测精度高、测试时间快、操作便捷、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梯曳引轮轮槽磨损状况非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单元、装夹单元、检测单元和控制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装夹单元设置在所述驱动单元上,通过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装夹单元运动;
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装夹单元配合检测曳引轮轮槽的磨损状况;
所述控制显示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检测单元运动并显示所述曳引轮轮槽的磨损状况。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导轨、丝杆、下滑块、左支板、右支板、主步进电机和副步进电机,其中:
所述导轨和丝杆平行设置于所述左支板和右支板之间,所述下滑块设置于所述丝杆上,所述下滑块设置下端有所述副步进电机,所述主步进电机设置于所述丝杆的一端;
所述主步进电机控制所述丝杆运动,从而控制所述下滑块沿所述曳引轮轮槽的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装夹单元包括:第一上滑块、第二上滑块、第一导杆、第二导杆、销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一手旋螺母和第二手旋螺母,其中:
所述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平行设置于所述左支板和右支板之间,所述第一上滑块和第二上滑块上分别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上滑块和第二上滑块通过其上的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上;
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包括两个杆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杆状结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第二螺栓配合的孔,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滑块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滑块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珠海市安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珠海市安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47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