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2338.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9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马斌;方江;何利万;张栋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53/56;B29C53/84;H01B19/00;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7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绝缘 内衬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改性环氧树脂胶液,改性环氧树脂胶液具有分段固化的性质;将聚酯毡浸渍在改性环氧树脂胶液中;加热浸渍过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聚酯毡,进行第一段固化,形成半固化的聚酯毡预浸料;在芯模上缠绕半固化的聚酯毡预浸料,形成聚酯毡内衬。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在本发明公开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完成后,还包括:在聚酯毡内衬外缠绕浸渍环氧树脂胶液的纤维体,形成缠绕管;加热缠绕管,进行第二段固化,形成复合绝缘管。本发明公开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能够提高复合绝缘管内壁的质量,环保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绝缘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空心复合绝缘子除提供机械强度之外,还需具备优异的绝缘性能。因此,空心绝缘子内需填充SF6等绝缘气体。此类气体在遇水气、放电过程中易产生HF酸,产生的HF酸会腐蚀含有硅酸盐成分的玻璃纤维。因而空心绝缘子芯内壁需设置内衬层。该内衬层一般由环氧树脂浸渍聚酯毡形成致密的富树脂层,且要保证内壁平整光滑。若空心绝缘子内壁出现划伤、针孔、花斑等,易对空心绝缘子耐HF酸腐蚀性能和绝缘性能造成影响。
为保证空心绝缘子内壁表面光滑、无针孔、花斑等异常,传统方法是采用高温制衬。传统的高温制衬虽然可以保证产品内壁具有较高的合格率。但由于需要将芯模加热至高温,该高温接近环氧树脂固化剂沸点,环氧树脂胶液会产生大量的挥发物,由于缠绕车间大不方便集中收集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将芯模加热至高温位状态,也需耗费大量的能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能够提高复合绝缘管内衬的质量,且环保节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改性环氧树脂胶液,该改性环氧树脂胶液具有分段固化的性质;将聚酯毡浸渍在改性环氧树脂胶液中;加热浸渍过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聚酯毡,进行第一段固化,形成半固化的聚酯毡预浸料;在芯模上缠绕半固化的聚酯毡预浸料,形成聚酯毡内衬。
上述制备方法,聚酯毡浸渍在改性环氧树脂胶液中这一步骤中,聚酯毡中的气泡已经排除,避免了形成的绝缘管内衬出现针孔、白斑和花斑。同时缠绕芯模为常温,大幅度减少了胶液挥发物。并且芯模无需加热,减少能耗,从而实现了低排放、低能耗。
其中,上述制备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步骤包括: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加入酸酐固化剂和胺类固化剂,制备改性环氧树脂胶液。
酸酐固化剂可实现高温固化,胺类固化剂可实现中低温固化剂,将酸酐固化剂和胺类固化剂进行复配,即可实现分段固化。
其中,上述胺类固化剂的质量占上述酸酐固化剂质量的15%至30%。
其中,第一段固化的温度为50℃至80℃。
上述第一段固化温度可以保证改性环氧树脂胶液呈现至半固化状态,即冷却至室温后胶液程无流动性的固体状,同时又可以进行收卷完全。
其中,上述加热浸渍过上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上述聚酯毡的步骤包括:在上述第一段固化处设置挥发气体收集装置。
挥发气体收集装置有助于统一收集第一阶段固化的气体,避免挥发性气体散发入空气中,操作方便,保护环境。
其中,将聚酯毡浸渍在所述改性环氧树脂中的步骤包括:浸渍时采用多个尼龙辊对聚酯毡进行辊压。
上述将聚酯毡浸渍在所述改性环氧树脂中的步骤中采用多个尼龙辊对聚酯毡进行辊压,从而保证聚酯毡中气泡可及时排除。
其中,将聚酯毡浸渍在改性环氧树脂中的步骤包括:加热改性环氧树脂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23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