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器投切电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1567.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1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司会娟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郑州铭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4 | 代理人: | 张鹏 |
地址: | 450099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敏电阻 接触器 投切电容装置 限流装置 电容器 电容器两端 控制器控制 控制器连接 导线接入 断开电路 控制电路 三极开关 控制器 闭合 灯设置 过电压 熔断器 主电路 触头 电阻 平滑 熔焊 限流 涌流 电路 切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器投切电容装置,所述接触器投切电容装置包括控制器、熔断器、三极开关和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流装置,所述限流装置包括光敏电阻和灯,光敏电阻通过导线接入主电路,所述灯设置在光敏电阻的旁边并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构成控制电路,通过控制器控制灯的亮度,进而控制光敏电阻的阻值大小。本发明通过改变光敏电阻阻值的大小,从而实现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值连续的、平滑的变化,有效的抑制了电流涌流和过电压;光敏电阻不仅起限流的作用,还起到闭合和断开电路作用,限流装置的使用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电阻切合电路,减少了接触器的使用,杜绝了接触器的触头发生熔焊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切电容装置,特别是一种接触器投切电容装置。
背景技术
电容器投入时会产生的涌流,涌流的大小与线路阻抗有关,与电容器投入时电容器与电源间的电压差有关。在极端的情况下,涌流可以超过100倍的电容器额定电流。如此巨大的涌流会对电容器的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对电网产生干扰,因此人们总是希望涌流越小越好。
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光敏电阻器的阻值随入射光线(可见光)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在黑暗条件下,它的阻值(暗阻)可达1~10M欧,在强光条件(100LX)下,它阻值(亮阻)仅有几百至数千欧姆。光敏电阻器对光的敏感性(即光谱特性)与人眼对可见光(0.4~0.76)μm的响应很接近,只要人眼可感受的光,都会引起它的阻值变化。
如图1,接触器投切电容装置由接触器(主触头、辅助触头、线圈)和电阻切合电路组成。通过专用的电容补偿控制器控制装置的开与关,实现电容器的投入与切除。当该装置接收到来自控制器投入电容的指令后,电阻切合电路提前接通,电流流经电阻向电容器充电,电阻抑制了电容器的合闸涌流,随后主触头闭合,承载了电容器的正常工作,同时短接电阻,完成电容器的投入过程。当该装置接收到来自控制器切除电容器的指令后,主触头先断开,电阻切合电路延时断开,抑制了电容器切断时的操作电压,完成电容器的切除过程。
接触器投切电容装置通常可以将涌流降低到5倍以下,但由于该装置投切电容器时存在合闸涌流和操作过电压,因此每次切除电容器后,电容器都要经过约1min的放电过程,以减少下一次投入该电容器的涌流和过电压。如果频繁投切,在连续涌流和过电压下,一方面会使电容器发生容量下降,加速绝缘介质的老化,影响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会使接触器的主触头发生熔焊,缩短投切装置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接触器投切电容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器投切电容装置,所所述接触器投切电容装置包括控制器、熔断器、三极开关和电容器,熔断器、三极开关和电容器通过导线连接后接入电网构成主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流装置,所述限流装置包括光敏电阻和灯,光敏电阻通过导线接入主电路每一相线,所述灯设置在光敏电阻的旁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构成控制电路。
进一步的,每一相线的所述光敏电阻都和灯由四个不透光的隔板包裹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限流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并联有电阻和第二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灯为LED灯或白炽灯。
工作原理:
当该装置三极开关闭合后,控制器发出投入电容的指令,限流装置启动,电流流经光敏电阻向电容器充电,光敏电阻阻值很大,从而抑制了电容器的合闸涌流,随后控制器发出点亮灯的指令,灯的亮度逐渐增加,光敏电阻阻值逐渐减小,承载电容器的正常工作,完成电容器的投入过程。当控制器发出切除电容器的指令后,灯的亮度逐渐减弱,光敏电阻阻值逐渐增加,从而使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完成电容器的切除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司会娟,未经司会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5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