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微波干燥膨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1260.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1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顺;杨明华;周明干;洪广富;张杨林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P30/38 | 分类号: | A23P30/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7 | 代理人: | 张雪梅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微波 干燥 膨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干燥膨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立式微波干燥膨化设备。
背景技术
微波干燥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能对物料介质进行整体加热的干燥方法,具有干燥速度快、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在微波膨化干燥时,微波能透射到谷物内部被水分吸收,微波能瞬时转化为热能使物料内外同时升温,使内层水蒸气压力骤升,驱动水蒸气向表层排出,形成较大的泵送推动力,使谷物内部组织结构急剧膨胀,形成疏松均匀的多孔结构,当压力超过谷物表皮的承受能力时,谷物炸开,实现对谷物等农产品的膨化干燥。
然而现有的微波干燥设备大多采用多个微波加热箱体横向串联的方式连接,缺少预热装置,加热功率均匀分布,相当一部分的微波能用在了提升物料温度上,内部水分以扩散迁移方式进行蒸发,水分蒸发产生的蒸汽量较少,蒸汽压力较低,无法形成足够的膨化动力,膨化效果不好,仅适用于物料的干燥,另外现有设备还存在占地面积大,立体空间利用不足,热量散失严重,不易回收等缺点,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微波膨化干燥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微波干燥膨化设备,降低设备占地面,提高物料干燥膨化的效果以及能量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微波干燥膨化设备,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进料仓、微波加热系统、出料仓以及贯通微波加热系统并与进料仓和出料仓分别连接的物料通道,所述微波加热系统与所述出料仓间的物料通道中设有流量控制装置;
所述微波干燥膨化设备进一步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用于在物料从进料仓进入物料通道后,控制所述微波加热系统对预热后的物料进行干燥膨化、控制流量控制装置调节物料的流动速度以及控制出料仓导出干燥膨化后的物料。
优选地,所述微波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腔以及设于所述加热腔表面的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的微波源,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微波源启动对物料进行干燥膨化。
优选地,所述微波源包括固定于所述加热腔外表面的激励腔以及固定在激励腔表面的水冷磁控管。
优选地,
所述进料仓与所述微波加热系统间进一步设有第一预热系统;
所述第一预热系统包括设于所述进料仓和所述微波加热系统间的第一预热器以及与所述第一预热器连接的第一水循环;
所述第一水循环与所述水冷磁控管连接,将水冷磁控管的热量通过第一水循环传输至第一预热器对物料进行预热。
优选地,所述出料仓包括位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下方的换热仓,所述微波干燥膨化设备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预热系统,所述第二预热系统包括第二预热器和与第二预热器连接的第二水循环;
所述第二水循环进一步与所述换热仓连接,将所述换热仓内干燥膨化后的物料的热量通过第二水循环传输至第二预热器对物料进行预热。
优选地,所述第二预热器设于所述第一预热系统与所述微波加热系统之间。
优选地,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与微波加热系统固定的冷凝系统,所述冷凝系统包括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风机和冷凝器;
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三预热系统,所述第三预热系统包括第三预热器以及与第三预热器连接第三水循环;
所述第三水循环进一步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将冷凝器冷凝微波加热系统产生的高温蒸汽的热量通过第三水循环传输至第三预热器对物料进行预热。
优选地,所述第三预热器设于所述第一预热系统与所述微波加热系统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热系统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一距离传感器,检测物料顶部与第一预热系统顶部的距离;
所述出料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距离传感器,检测出料仓中物料顶面与出料仓的顶部的距离;
所述微波加热系统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物料流入所述微波加热系统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微波加热系统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物料流出所述微波加热系统的温度;
所述出料仓设有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出料仓出料口物料的温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手动折弯机
- 下一篇:一种消防车容罐用侧板及其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