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站车载全站仪位姿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1025.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5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陶捷;朱洪涛;吴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日月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朗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4 | 代理人: | 郭毅力 |
地址: | 330029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车载 全站仪位姿 估计 方法 | ||
一种移动站车载全站仪位姿估计方法,按如下步骤:(1)测量并计算车载全站仪和轨检仪的初始姿态;(2)基于全站仪位姿模型的位姿估计。本发明利用轨检仪在行进过程中,全站仪坐标系与轨检仪坐标系位姿关系始终不变的基本规律,构建全站仪和轨检仪位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行进中轨检仪姿态信息和1个CPIII控制点的测量数据,对移动站车载全站仪的位姿进行估计,从而实现全站仪免置平设站中棱镜点的自动照准和测量。该方法使全站仪在免置平设站过程中能自动、快速、精确地照准目标,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快速精调与日常维护,可有效提高车载全站仪轨道精测方法的测量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轨道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鉴于无砟轨道的高稳定、高平顺与低维护等特点,《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建议,高铁轨道结构宜采用全线无缝、无砟轨道结构。但同时,无砟轨道作为一种新的轨道结构,具有很强的试验性。通过在京沪、郑徐、沪昆等高速铁路的铺设和使用,我国已在轨道铺设、落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自身的技术体系。然而,对于高铁无砟轨道三维坐标及绝对位置测量和控制方面,现有客运专线轨道测量仪(绝对测量技术)在环境适应性、测量效率、平顺性精度方面都在不足,这不但影响了我国高铁的建设速度、也增大了线路运营养护的成本。
现有的“绝对+相对”轨道精调技术表明,采用少量的轨道测量仪定位数据对轨道检查仪相对测量轨迹进行约束的技术模式是可行的,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轨道绝对位置和线路平顺性。为进一步贯彻这一技术路线,避免轨道测量仪和轨道检查仪在数据采集中的独立使用造成的设备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多重浪费,以两种仪器的测量技术为基础,进行车载全站仪轨道精测方法的研究,从根本上实现,一套设备和一套人马在一次测量内完成全部轨道数据的采集。所谓车载全站仪轨道精测方法,在原有轨道检查仪上安装了具有高精度免置平设站功能的全站仪和测量控制分析软件,在陀螺仪测量轨道相对轨迹同时,以CPIII控制网为基准进行全站仪免置平设站并采集轨道的定位数据。
为保证测量精度,车载全站仪在免置平设站过程中,通常需要测量6-8个CPIII控制点。根据全站仪免置平设站原理,在全站仪自身位置和姿态未知的情况下,需要人工进行至少4个CPIII控制点的照准和测量。当完成4个以上的CPIII控制点的测量以后,才能计算全站仪位置和姿态的初始解(粗解),并以此为基础获得所有CPIII控制点在全站仪坐标系下的坐标和角度,实现程序控制下的后续待测点的自动照准和测量。全站仪安装于轨道检查仪上,其视准轴仅高出轨道面约30公分,不利于CPIII控制点的人工照准,而且,人工照准需要在全站仪前完成,而测量控制需要在电脑软件上进行,每进行一个CPIII控制点的人工照准和测量,需要测量人员往返于电脑和全站仪之间一次。综上所述,车载全站仪每次免置平设站都需要对前4个CPIII控制点进行人工照准和测量,工作繁琐,影响效率。
鉴于此,在轨道检查仪停稳后,即车载全站仪进行免置平设站前,利用轨道已知参数或轨道检查仪相关测量数据,对全站仪的位置和姿态进行估计即是技术可能也是工程需要。完成全站仪位置和姿态的估计后,可计算出所有CPIII控制点在全站仪坐标系下的近似坐标和近似角度,再结合全站仪的自动照准功能,实现全站仪快速精确地照准目标棱镜和精确测量,可极大地提高车载全站仪轨道精测系统的测量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在全站仪位置未知,设站速度慢、自动化程度低的不足,提出一种移动站车载全站仪的位姿估计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移动站车载全站仪位姿估计方法,按如下步骤:
(1)测量并计算车载全站仪和轨检仪的初始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日月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日月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0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拖曳式水下声源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的测量定位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