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随行电缆用石墨烯协效阻燃聚烯烃电缆护套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0689.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2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贤灵;项健;侯海良;宋刚;李滨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至正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3/00 | 分类号: | C08L53/00;C08L23/08;C08K13/02;C08K3/22;C08K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10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随行 电缆 石墨 烯协效 阻燃 烯烃 护套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电梯随行电缆用石墨烯协效阻燃聚烯烃电缆护套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聚烯烃弹性体树脂100份,石墨烯复合阻燃剂120份‑160份,抗氧剂0.5份‑1.5份,润滑剂1份‑3份;所述聚烯烃弹性体树脂为INFUSETM烯烃嵌段共聚物(OBC)s、乙烯‑α烯烃共聚物弹性体(PO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三种树脂的混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电梯随行电缆用石墨烯协效阻燃聚烯烃电缆护套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电梯随行电缆用石墨烯协效阻燃聚烯烃电缆护套料具有柔软(80‑85A)、弹性好、耐开裂性能佳、阻燃性能好、燃烧过程中发热速度和发烟速度较低等特点,适用于电梯随行电缆的护套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用石墨烯协效阻燃聚烯烃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可用于电梯随行电缆护套,也可用于有柔软要求的电线电缆护套材料。
背景技术
在电梯高速运动中,随行电缆频繁受拉,目前常用的电梯随行电缆,采用含卤材料如聚氯乙烯(PVC)绝缘层、护套层,PVC一旦发生火灾,燃烧会产生大量浓烟,同时PVC燃烧时释放出卤酸腐蚀性气体,除危害人体外,还会造成对设备间接损害,不适合人员比较密集或空间狭小的场所及高档电梯使用。因此,电梯随行电缆的无卤阻燃化是必然趋势。虽然部分电梯随行电缆的绝缘层、护套层也有采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但电梯频繁的上下运动,这些随行电缆也必然地随着其反复的升降造成损害。电梯随行电缆需具有柔软性强,弹性好,通常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弹性体电缆料的柔软性和阻燃性能很难实现统一,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常出现电缆护套层的开裂问题,给电梯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原因是现有的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弹性体电缆料其阻燃技术主要采用添加大量的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阻燃剂,且添加量通常为60%左右,大量的无机阻燃添加剂造成材料的柔软性、机械强度等性能变劣,易造成电梯随行电缆反复升降运行后的开裂,而且通常的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弹性体电缆料其燃烧过程中发热速度和发烟速度较高,不利于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撤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用石墨烯协效阻燃聚烯烃电缆护套料及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梯电缆反复升降运行后的缺陷,同时,减少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护套料燃烧时热释放速度和烟释放速度,有利于火灾发生时人类撤离,降低火灾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所述的电梯随行电缆用石墨烯协效阻燃聚烯烃电缆护套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聚烯烃弹性体树脂100份,石墨烯复合阻燃剂120份-160份,抗氧剂0.5份-1.5份,润滑剂1份-3份;
所述聚烯烃弹性体树脂为INFUSETM烯烃嵌段共聚物(OBC)s、乙烯-α烯烃共聚物弹性体(PO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三种树脂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弹性体树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的混合物:INFUSETM烯烃嵌段共聚物(OBCs)20份-50份,乙烯-α烯烃共聚物弹性体(POE)20份-5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20份-50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INFUSETM烯烃嵌段共聚物(OBC)s的密度为0.870-0.885g/cm3、熔融指数为0.5-5g/10min。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弹性体(POE)为乙烯-丁烯或乙烯-辛烯共聚物,其熔融指数为18-30g/10min。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分子中醋酸乙烯酯含量为28-4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复配阻燃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复配而成:氢氧化铝100份,氢氧化镁20-50份,石墨烯粉粒2-1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至正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至正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06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