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480597.4 | 申请日: | 201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9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余明;王琪;贾晋昭;杨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5 | 分类号: | G06F16/2455;G06F16/24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冬梅 |
| 地址: | 1001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数据 分析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1.工业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预定义的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采集规则,采集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根据预定义的社会上下文数据采集规则,采集社会上下文数据;
将所述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和所述社会上下文数据以预定义的格式保存;
基于位置信息,或者基于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将所述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和所述社会上下文数据与要分析的监测场景进行匹配,将匹配上的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和社会上下文数据以及该监测场景的场景模型数据输入到该监测场景的应用模型中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该监测场景执行对应处理,其中,所述场景模型为预定义的用于描述所述监测场景的模型;
所述场景模型数据包括:所述监测场景的工业环境描述信息和场景管理规则,其中,所述工业环境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监测场景的GIS信息、天气信息、系统配置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所述场景管理规则包括:所述监测场景的工业运营规则和资源管理规则;
所述应用模型为预定义的用于描述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之间的关系的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模型的输出数据包括:系统警告、控制命令和其他决策支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场景包含复数个监测区域,
所述基于位置信息,或者基于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将所述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和所述社会上下文数据与要分析的监测场景进行匹配为:
对于监测场景中的每个监测区域,基于位置信息,或者基于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将所述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和所述社会上下文数据与该监测区域进行匹配;
所述将匹配上的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和社会上下文数据以及该监测场景的场景模型数据输入到该监测场景的应用模型中进行计算为:
将匹配上的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和社会上下文数据以及该监测区域的场景模型数据输入到该监测区域的应用模型中进行计算;
所述根据计算结果对该监测场景执行对应处理为:
根据计算结果对该监测区域执行对应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和所述社会上下文数据以预定义的格式保存包括:
对于采集到的所述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和所述社会上下文数据中任一上下文数据,从该上下文数据中提取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位置、对象和行为信息,将提取的信息作为该上下文数据的描述信息进行保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场景包含复数个监测区域,
所述将所述工业运营上下文数据和所述社会上下文数据与要分析的监测场景进行匹配之后进一步包括:
对采集到的所有上下文数据,基于如下关联规则进行关联:
1)如果两条上下文数据中的时间重叠,则将该两上下文数据基于时间进行关联;
2)如果两条上下文数据中的位置重叠,则将该两上下文数据基于位置进行关联;
3)如果两条上下文数据中的对象重叠,则将该两上下文数据基于对象进行关联;
对于任意两条相互关联的第一上下文数据和第二上下文数据,其中,第一上下文数据属于第一监测区域,第二上下文数据属于第二监测区域,则将第一上下文数据传递到第二监测区域,以作为第二监测区域的应用模型的输入数据,将第二上下文数据传递到第一监测区域,以作为第一监测区域的应用模型的输入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采集到的所有上下文数据,基于如下关联规则进行关联之后进一步包括:
将采集到的所有上下文数据,以及上下文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供第三方应用程序搜索和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059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