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钢锭模的保温加热罩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80425.7 | 申请日: | 201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1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 发明(设计)人: | 林立洲;徐涛;杨欢;舒美良;马红军;林心权;张光金;陈朝伟;汪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富凯特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7/10 | 分类号: | B22D7/10 |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34116 | 代理人: | 刘海涵 |
| 地址: | 245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锭 保温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锻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受控缓慢冷却及回收热能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特种合金钢的冶炼过程中,钢锭的浇注浇铸环节也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担负着把钢水变成一定形状成品的重要任务。高附加值的特种合金钢钢锭,在钢锭浇注方面,也是生产环节的一道重要的工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产品质量。特别是在特种合金钢的浇注上,对已完成浇注的钢模锭,冷却速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内部金体结构影响最大,对钢锭表面结构方面也有影响。在影响钢锭质量的众多因素中,钢锭模的温度起到关键作用,要使钢锭模保持在一个稳定合理的温度区间,也是钢锭质量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特种金属材料产品种类繁多,模注锭型变换比较频繁。换下来的钢锭模降温比较快,下次使用可能温度不够,需要重新烘烤。遇到新加的尺寸,需要用预先加温烘烤钢锭模,这种做法会存在几个不足:准备繁琐,需要准确判断出钢时间,影响生产节奏;能源消耗量大,资源浪费;钢锭模尺寸大小不一,烘烤钢锭模温度不均匀。由于以上的不足,造成钢锭表面质量波动较大。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能对已浇注的钢模锭散热速率进行适当控制,又能对冷钢锭模进行初步升或保温的装置,对特钢冶炼企业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钢锭模的保温加热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锭模散热过快影响成品质量、未浇注的钢锭模需要预加热而浪费资源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钢锭模的保温加热罩,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底端开口,所述外壳体侧壁的下部均匀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外壳体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两端开口,且所述内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腔的顶部,并在内壳体之内的顶部上均匀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同轴分布,所述内壳体的内腔中还均匀设置有吸热棒,所述吸热棒的顶端与所述外壳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的顶部中心固定安装有吊耳。
进一步,所述内壳体侧壁高度为所述外壳体侧壁高度的1/2—3/5。
进一步,所述内壳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外壳体直径15-20cm。
进一步,所述吸热棒的长度大于所述内壳体高度20-25cm。
进一步,所述进气孔的高度低于所述吸热棒底端的高度。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钢锭模的保温加热罩,设置外壳体和内壳体对钢锭模进行罩设保温的措施,延长了钢锭模的散热时间,避免散热过快对浇注产品质量的影响;
通过在内壳体内设置吸热棒和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置保温层,使得钢锭模散发的热能能够有效存储,对未浇注的冷钢锭模进行预加热,提高了热量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进而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3和4中一种用于钢锭模的保温加热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一种用于钢锭模的保温加热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3和4中一种用于钢锭模的保温加热罩的吸热工作状态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3和4中一种用于钢锭模的保温加热罩的放热工作状态截面图。
图中:1、外壳体;2、内壳体;3、进气孔;4、排气孔;5、吸热棒;6、保温层;7、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与图1、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钢锭模的保温加热罩,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底端开口,外壳体1侧壁的下部均匀开设有进气孔3,外壳体1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内壳体2,内壳体2两端开口,且内壳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外壳体1内腔的顶部,并在内壳体2之内的顶部上均匀开设有排气孔4,外壳体1与内壳体2同轴分布,内壳体2的内腔中还均匀设置有吸热棒5,吸热棒5的顶端与外壳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
外壳体1的顶部中心固定安装有吊耳7;
内壳体2侧壁高度为外壳体1侧壁高度的1/2—3/5;
内壳体2的直径小于外壳体1直径15-20cm;
吸热棒5的长度大于内壳体2高度20-2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富凯特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富凯特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04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