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醇酸树脂漆酞菁蓝的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0032.6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奥卡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C09B4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燥器 过滤器 醇酸树脂漆 生产装置 粉碎机 混合釜 缩合釜 酞菁蓝 稀释 酸溶 冷凝器 拼混机 蒸馏釜 | ||
醇酸树脂漆酞菁蓝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缩合釜(D101)、冷凝器(C101)、蒸馏釜(D102)、干燥器(L101)、过滤器(M101)、干燥器(L102)、酸溶釜(D103)、稀释釜(D104)、过滤器(M102))、混合釜(D105)、粉碎机(L103)、拼混机(L104),其中,酸溶釜(D103)分别与干燥器(L101)、稀释釜(D104)相连接,干燥器(L102)分别与混合釜(D105)、粉碎机(L103)相连接,其中,缩合釜(D101)公称容积330‑340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合成装置,尤其涉及醇酸树脂漆酞菁蓝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酞菁蓝主要用于油墨工业,制造孔雀蓝色油墨,是四色板印刷油墨的主要品种。在涂料工业用于制造醇酸树脂漆漆、氨基烘漆、硝基漆和透明漆的着色。还用于塑料、橡胶、漆布和涂料印花等的着色。作为稳定β-型绿光蓝,分散性好,遮盖力高,用于醇酸树脂漆。也可以用于涂料色浆及合成纤维原浆着色。现有的生产装置大多比较复杂,酞菁蓝作为醇酸树脂漆,其生产装置优劣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副产物含量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醇酸树脂漆酞菁蓝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缩合釜(D101)、冷凝器(C101)、蒸馏釜(D102)、干燥器(L101)、过滤器(M101)、干燥器(L102)、酸溶釜(D103)、稀释釜(D104)、过滤器(M102))、混合釜(D105)、粉碎机(L103)、拼混机(L104),其中,酸溶釜(D103)分别与干燥器(L101)、稀释釜(D104)相连接,干燥器(L102)分别与混合釜(D105)、粉碎机(L103)相连接,其中,缩合釜(D101)公称容积330-340L,冷凝器(C101)换热管间距0.021-0.022m,蒸馏釜(D102)内锅直径710-720mm。
醇酸树脂漆酞菁蓝的生产装置,生产流程为:向缩合釜D101中加入三氯化苯2776kg、邻苯二甲酸酐1167kg及尿素958kg,搅拌,升温至130-140℃,保温反应3-4h。再加入三氯化苯1709kg、尿素846kg及氯化亚铜230kg,升温至150-155℃,保温反应1-2h。第三次加入三氯化苯867kg,钼酸铵13.4kg,加毕在2~3h内升温至170-176℃,保温反应2-3h。反应毕,将反应液移至蒸馏罐D102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600kg,用直接蒸汽蒸出三氯化苯,用水洗涤3-5次至pH为8.2~8.5,再继续蒸干净。M101过滤、L101干燥得粗产品。继续在酸溶釜D103中加入硫酸850kg,调整温度至35-39℃,搅拌下加入粗品135kg,在45-48℃下保温处理2-3h。随后加入二甲苯17kg,升温至75-79℃,保温处理40-60min,然后逐渐冷却至15-19℃,将其加入D104,加入含有2kg拉开粉的4000L水,搅拌50-70min,然后静置1-2h,吸去上层废酸水。如此重复5-8次,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为9.2-9.5,再加入拉开粉2k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kg,搅拌1-2h后用直接蒸汽煮沸90-110min,M102过滤、水洗,直至洗液无硫酸离子为止。用30-40kg油溶性乳化剂与滤出的浆状颜料在D105中均匀混合,在干燥箱L102中于80-83℃干燥,再经L103粉碎研磨、L104拼混,最终得产品。本发明优点在于:减少了反应中间环节,降低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醇酸树脂漆酞菁蓝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缩合釜(D101)、冷凝器(C101)、蒸馏釜(D102)、干燥器(L101)、过滤器(M101)、干燥器(L102)、酸溶釜(D103)、稀释釜(D104)、过滤器(M102))、混合釜(D105)、粉碎机(L103)、拼混机(L1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例1:
生产原料与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奥卡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奥卡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00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