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氟-6-三氟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9662.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苗雨;尉宏伟;王瑛;李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61 | 分类号: | C07D213/61;B01J27/1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何薇 |
地址: | 1100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吡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药中间体的合成,具体的说是一种2‑氟‑6‑三氟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以2‑氯‑6‑三氯甲基吡啶和无水氟化氢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70~150℃、2~4.0MPa压力下,反应得到2‑氟‑6‑三氟甲基吡啶粗品,经纯化即为2‑氟‑6‑三氟甲基吡啶;所述催化剂为混合卤化锑。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原料价廉易得,工艺路线简单,没有固体废弃物产生,产品收率在95%以上,产品含量99%,废气氟化氢和氯化氢气体通过碱液吸收,基本无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中间体的合成,具体的说是一种2-氟-6-三氟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2-氟-6-三氟甲基吡啶是一种农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啶氧菌酯。啶氧菌酯是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对象广谱,主要用于防治麦类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与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相比,啶氧菌酯对小麦叶祜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疗效果。啶氧菌酯由先正达公司于2001年在欧洲推出,2006年,杜邦公司收购该产品。其后杜邦公司将此产品在拉美,北美等市场登记。啶氧菌酯已经在阿根廷,奥地利,比利时,巴西,英国等地注册,目前已经在中国进行销售,相关专利保护已经于2008年到期。2-氟-6-三氟甲基吡啶做为合成啶氧菌酯的重要中间体,随着国内啶氧菌酯产品的开发,预计2-氟-6-三氟甲基吡啶的市场需求将会有较大增加。
液相氟化反应往往采用卤化物作为催化剂,其中以5价锑最为常用。高氧化态的锑有利于破坏氟化氢分子间的氢键,配位成易于释放质子的H[SbClxF6-x],高亲和力的亲核试剂SbClxF6-x-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所以SbCl5,SbClxF5-x及SbF5都可选为液相氟化催化剂。
但由于SbF5的强酸特性,SbF5-HF是一种液态超强酸,质子化非常严重,因此,急需一种使用适当催化剂并且能够满足市场对2-氟-6-三氟甲基吡啶需求的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收率较高的2-氟-6-三氟甲基吡啶合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2-氟-6-三氟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反应式为:
以2-氯-6-三氯甲基吡啶和无水氟化氢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70~150℃、2~4.0MPa压力下,反应得到2-氟-6-三氟甲基吡啶粗品,经纯化即为2-氟-6-三氟甲基吡啶;所述催化剂为混合卤化锑。
所述催化剂SbCl2F3和SbCl3F2,其中,催化剂的用量为2-氯-6-三氯甲基吡啶重量1-2%。
所述催化剂SbCl2F3和SbCl3F2重量比SbCl2F3:SbCl3F2为1:5~4:1,优选1:1。
所述2-氯-6-三氯甲基吡啶和无水氟化氢摩尔比为1:4~1:10,优选1:8。
所得粗品经水洗、水洗后经碱中和至中性,而后减压蒸馏,即得含量达到98~99%的2-氟-6-三氟甲基吡啶。
所述反应温度优选120℃;反应压力优选3.0-3.5MPa。
所述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氯化氢、氟化氢)通过碱液吸收。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96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