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埋地日遗化武的专用金属探测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479004.2 申请日: 2017-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8387939A 公开(公告)日: 2018-08-10
发明(设计)人: 郑小平;杨叶青;耿华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G01V3/12 分类号: G01V3/12
代理公司: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代理人: 哈达
地址: 100084***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频率选择单元 探测信号 电连接 模数转换单元 反射信号 接收电路 专用金属 探测器 埋地 探测 模拟信号转换 发射电路 输出信号 数字信号 被测物 精准度 照射 发射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埋地日遗化武的专用金属探测器,包括频率选择单元,用于调节探测信号频率。发射电路,与所述频率选择单元电连接,用于发射所述探测信号。接收电路,用于接收由被测物通过所述探测信号照射而发出的反射信号。模数转换单元,与所述接收电路电连接,用于将所述反射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控制单元,与所述模数转换单元电连接。所述频率选择单元可以切换不同的输出信号的频率,从而能够探测不同的铁的化合物,从而提高了探测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埋地日遗化武的专用金属 探测器。

背景技术

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政府在中国和东南亚受害国家遗弃了大量的化学 武器(简称“日遗化武”)。日遗化武填充物往往是芥子气、路易氏剂、二苯氰 胂、二苯氯胂、光气、苯氯乙酮、溴化苄基、氢氰酸等,形成了剧毒的化学炮 弹、化学航空炸弹、毒气筒、毒剂桶四大类。这些日遗化武历经70年后,已经 锈蚀严重,表面疏松多孔,大部分已发生泄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 环境等造成了严重危害。日本政府以缺乏资料为由,至今拒不向中国政府提供 其遗弃在华化武的数量及分布。历史资料表明,日本曾经在我国至少19个省市 自治区使用过化武,分别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山西、河北、安徽、 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陕西、山东、上 海;随着生产活动的增加,日遗化武发现点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目前在中国 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安徽、江苏、浙江、 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已经发现日遗化武。分布广和毒性强 是日遗化武的重要特点。

日本当时遗弃剩余的化学武器,主要是在地下挖坑或山上挖洞进行掩埋(简 称“埋地日遗化武”)。埋地日遗化武的埋地深度多数不超过5米。对于散落的 炮弹,深度多为0—2米;对于埋藏在山洞、隧道中的炮弹,深度多在2—5米。 但在河北唐山一个深达100米的废弃矿井中,也发现有日遗化武。日遗化武分 布十分广泛,埋藏情况复杂;有的位于居民区,如黑龙江北安;有的位于林区, 如吉林敦化莲花泡林场;有的位于山地,如河北石家庄鹿泉。较之地下管网和 金属而言,埋地深和探测环境复杂是日遗化武的重要特点。

日遗化武化学炮弹按口径划分主要包括75mm、90mm、105mm、150mm四 类;。日遗化武化学航空炸弹直接一般是100mm和198mm;,日遗化武毒气筒口 径一般是290mm、114mm、50mm;日遗化武毒剂桶直径一般是470mm、400mm、 325mm。因此,较之地下管网而言,目标小是日遗化武的又一重要特点。

日遗化武属于未爆弹,未爆弹可以分为未锈蚀、部分锈蚀和严重锈蚀。德 国和意大利对二战欧洲未爆弹的处置,属于未锈蚀未爆弹;在随后的几十年中, 也发现了少量部分锈蚀的未爆弹。从探测技术而言,二战欧洲未爆弹因为其锈 蚀不严重,其包装物主要是钢铁,因此采用全金属探测器或者铁金属探测器是 能够满足需求的。由于日本政府长期未履行日遗化武的探测处置义务,历经70 年,致使目前日遗化武严重锈蚀,其包装物更多已经不是金属铁和钢,而是铁 锈。多年的探测实践证明,锈蚀严重的日遗化武,采用全金属探测器和铁金属 探测器,均存在探测遗漏问题。

为解决“埋地日遗化武探测无遗漏”问题,基于埋地日遗化武包装物锈蚀 严重的特点,此发明另辟蹊径,选择铁锈为探测目标,摒弃传统的探测金属铁 和钢的思路。大量的埋地日遗化武探测实践证明,此发明不但解决了“探测无 遗漏”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探测的速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全金属探测器和铁金属探测器探测日遗化武存 在的遗漏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探测效率和探测准度的面向埋地日遗化武的专用 金属探测器。

一种面向埋地日遗化武的专用金属探测器,包括:

频率选择单元,用于调节探测信号频率;

发射电路,与所述频率选择单元电连接,用于发射所述探测信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9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