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钛微球负载钒酸锌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8982.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9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马开梅;张松利;何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化市精密铸锻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B01J35/00;B01J35/02;C02F1/30;C02F1/7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7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钒酸锌 二氧化钛微球 复合光催化剂 制备 光催化性能 环境污染物 材料制备 光催化剂 纳米粒子 形貌特征 光催化 水热法 煅烧 催化剂 合成 复合 应用 治理 表现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二氧化钛微球负载钒酸锌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环境污染物治理领域的应用,属于材料制备及光催化研究领域。该催化剂的特点有:具有3维的形貌特征,由3维结构的二氧化钛微球与钒酸锌纳米粒子复合而成。在制备光催化剂过程中,采用工艺简单的水热法和煅烧法合成出二氧化钛微球负载钒酸锌复合光催化剂。在钒酸锌的作用下,二氧化钛微球负载钒酸锌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高的光催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的合成与光催化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二氧化钛微球负载钒酸锌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水污染的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寻找出一种清洁,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方法,成了人们研究的热点方向。
自1972年首次发现TiO2具有光催化活性以来,光催化技术的研究一直是材料领域的热点方向。光催化技术凭借其节能环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为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途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可以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处理空气中或者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改善环境,达到资源利用生态化的目的。目前,各种不同的半导体光光催化剂材料被广泛研究,如ZnO,g-C3N4等,但是TiO2凭借其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无生物毒性等优点成为光催化研究的主要材料,并且开发出多种产品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但是, TiO2光催化剂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其只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光,太阳光利用率低;对降解底物的吸附性能差;量子效率偏低,并且具有高得光生电子-空穴复合速率,这些缺陷都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TiO2的光催化效率和拓宽其光相应范围,成了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重点。至今为止,各种方法已经被用来提高其量子效率和扩展其光相应范围,如:金属离子掺杂和非金属离子掺杂、半导体复合化等。但是,上述方法改性后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效率、稳定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反复使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近年来,利用其他半导体光催化剂与二氧化钛进行复合,提高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发明制备出微球状二氧化钛,并用钒酸锌与之复合,形成3维结构,有效地提高了二氧化钛的可见光利用率和光催化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备出具有高的可见光利用率和高催化活性的TiO2基复合光催化剂,并且其催化循环稳定性高,推进TiO2的实际应用。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以三氯化钛为钛源,制备出二氧化钛微球粒子,并且利用钒酸锌半导体材料高的光催化性能,通过煅烧法,制备出二氧化钛微球负载钒酸锌复合光催化剂。在钒酸锌的作用下,提高二氧化钛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一种二氧化钛微球负载钒酸锌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其特征步骤如下:
(1)量取2 mL三氯化钛溶液于50mL乙醇溶液中,磁力搅拌均匀;
(2)将溶液放入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将反应完全的样品离心洗涤,干燥后研磨即得到二氧化钛;
(3)称取0.4g二氧化钛分散于于50 mL 水中;
(4)称取适量硫酸锌溶于(3)溶液中,搅拌均匀;
(5)加入适量偏钒酸铵于上述溶液,搅拌2h;
(6)将步骤(5)溶液进行离心洗涤,干燥后将粉末放入管式炉中;
(7)在氮气保护的气氛下烧结,获得钒酸锌改性类石墨烯碳三氮四复合光催化剂。
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化市精密铸锻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兴化市精密铸锻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89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