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双光源气体检测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5908.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2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愿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圣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秀丽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室 金属过滤网 反射镜 红外发光二极管 气体检测传感器 红外探测器 蜂鸣器 双光源 传感器技术领域 无线通讯模块 凹槽槽口处 控制器连接 气室中心线 控制器 凹球面 顶端口 内表面 抛物面 外侧壁 圆柱面 栅格网 轴对称 底端 筒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双光源气体检测传感器,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其具体技术方案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探测器、气室、反射镜、金属过滤网;气室为筒状,该气室的底部成凹球面,该气室的中部为圆柱面,在气室的顶端口处连接有金属过滤网,在金属过滤网后部设置有反射镜,该反射镜的内表面呈抛物面,红外发光二极管与红外探测器位于气室底端同一平面且以气室中心线为轴对称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外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蜂鸣器和带无线通讯模块的控制器,蜂鸣器与控制器连接,凹槽槽口处设置栅格网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双光源气体检测传感器。
背景技术
专利200710120069.8公开了一种双光源双敏感元件红外多气体检测,解决现有的红外气体传感器精度低,体积大等问题。但是包括该传感器在内的多种传感器都存在安装后无法确定实际位置的问题,查找维修极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双光源气体检测传感器。其具体技术方案在于: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探测器、气室、反射镜、金属过滤网;气室为筒状,该气室的底部成凹球面,该气室的中部为圆柱面,在气室的顶端口处连接有金属过滤网,在金属过滤网后部设置有反射镜,该反射镜的内表面呈抛物面,红外发光二极管与红外探测器位于气室底端同一平面且以气室中心线为轴对称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外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蜂鸣器和带无线通讯模块的控制器,蜂鸣器与控制器连接,凹槽槽口处设置栅格网罩。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红外探测器由筒状外壳、红外敏感元件、隔光板、滤光片和透窗组成;所述的隔光板设于筒状外壳的红外探测器中心线处,两个红外敏感元件对称分布在隔光板两侧,且置于筒状外壳的底部,分别作为探测单元和参考单元,红外探测器的筒状外壳的前端设有密封的透窗,在透窗内表面探测器中心线两边分别粘贴对应待测气体特征波段和非特征波段波长的两片透射滤光片。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在气室的底部外端设置有引脚焊接基板,在引脚焊接基板上连接出有两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光源调制信号输入引脚、两个红外敏感元件的电源引脚及信号输出引脚。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传感器气室侧壁设置了蜂鸣器,控制器和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手持终端能够向蜂鸣器发出寻找信号,通过蜂鸣器的声音即可判断传感器的方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6、红外探测器、气室5、反射镜7、金属过滤网;气室为筒状,该气室的底部成凹球面,该气室的中部为圆柱面,在气室的顶端口处连接有金属过滤网,在金属过滤网后部设置有反射镜,该反射镜的内表面呈抛物面,红外发光二极管与红外探测器位于气室底端同一平面且以气室中心线为轴对称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外侧壁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设置蜂鸣器2和带无线通讯模块的控制器4,蜂鸣器2与控制器4连接,凹槽3槽口处设置栅格网罩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探测器由筒状外壳、红外敏感元件、隔光板、滤光片和透窗组成;所述的隔光板设于筒状外壳的红外探测器中心线处,两个红外敏感元件对称分布在隔光板两侧,且置于筒状外壳的底部,分别作为探测单元和参考单元,红外探测器的筒状外壳的前端设有密封的透窗,在透窗内表面探测器中心线两边分别粘贴对应待测气体特征波段和非特征波段波长的两片透射滤光片。
在本实施例中,在气室的底部外端设置有引脚焊接基板,在引脚焊接基板上连接出有两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光源调制信号输入引脚、两个红外敏感元件的电源引脚及信号输出引脚。
在上述方案中,主要采用了在传感器气室侧壁设置蜂鸣器的方式,解决对传感器位置的定位问题。通过手持终端向控制器发送指令,控制器即可驱动蜂鸣器发出声音,通过声音的方位即可判断传感器所在的位置。该方式的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新颖,能够有效解决对传感器的定位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圣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圣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5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