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普外科用防堵塞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5106.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2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高莉;赵传杰;孟庆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莉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 堵塞 引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外科用防堵塞引流管,包括管体、疏通接头、引流接头,所述管体的下端设为引流段,引流段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管体内对称设有第一限位腔、第二限位腔,所述管体的上端设为疏通接头,管体的上端靠近疏通接头设有引流接头,所述疏通接头上设有疏通塞,疏通塞上穿设有导丝,导丝放置在第一限位腔内,所述导丝的下端与柔性连接件的一端,柔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金属网的一端相连接,金属网的另一端与牵引绳的一端相连,牵引绳的另一端从第二限位腔底部穿入。本发明中金属网在引流段内扫动,将引流孔处的堵塞物震出,有效疏通引流孔,并能够轻松的疏通管体内的沉淀物、血凝块、脱落的黏膜组织、胆结石等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外科用防堵塞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普外科中胸腔腹腔内器管病变,引流是常用的一种手术或术后护理手段,将胸腔或腹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出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引流管容易被血凝块、脱落的黏膜组织、胆结石等堵塞,遇到堵塞时,医护人员常用双手挤压引流管,以期保持通畅,但是由于引流管直径较小,挤压体积有限,冲击和抽吸的力量很难达到要求,所以难以充分引流,对疾病的治疗不利,现有的技术中心还有是利用负压抽吸,但是长时间的引流,引流管内会沉积一些粘液物质,粘附在管壁上,如果负压抽吸力度不宜过大,过大会损伤患者器官粘膜,过小,不能有效解决堵塞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外科用防堵塞引流管,有效疏通引流管,防止堵塞,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普外科用防堵塞引流管,包括管体、疏通接头、引流接头,所述管体的下端设为引流段,引流段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管体内对称设有第一限位腔、第二限位腔,所述管体的上端设为疏通接头,管体的上端靠近疏通接头设有引流接头,所述疏通接头上设有疏通塞,疏通塞上穿设有导丝,导丝放置在第一限位腔内,所述导丝的下端与柔性连接件的一端相连接,柔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金属网的一端相连接,金属网的另一端与牵引绳的一端相连,牵引绳的另一端从第二限位腔底部穿入,从第二限位腔的顶部穿出,然后穿过疏通塞露在外面,所述第一限位腔上沿管体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二限位腔上沿管体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导向槽。
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腔、第二限位腔的下端高于引流段最上端的引流孔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导丝的直径大于第一导向槽的宽度,柔性连接件的直径小于第一导向槽的宽度。
具体地,所述柔性连接件与金属网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球,第一限位球的直径小于第一限位腔的内径,大于第一导向槽的宽度。
具体地,所述牵引绳的直径小于第二限位腔直径,并小于第二导向槽的宽度。
具体地,所述金属网与牵引绳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球,第二限位球的直径小于第一限位腔的内径,第二限位球的直径大于第二限位腔的内径,牵引绳上设有第三限位球,第三限位球的直径小于第二限位腔的内径,大于第二导向槽的宽度。
具体地,所述导丝露在疏通塞外的一端设有导丝捏柄。
具体地,所述牵引绳露在疏通塞外的一端设有锁扣和限位块。
具体地,所述第三限位球与第二限位球之间间距约等于金属网的长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金属网在引流段内扫动,将引流孔处的堵塞物震出,有效疏通引流孔,并能够轻松的疏通管体内的沉淀物、血凝块、脱落的黏膜组织、胆结石等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的疏通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金属网进入引流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金属网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莉,未经高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51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锁型负压吸引用注射器
- 下一篇:血液净化用抗凝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