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引发交联聚合物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4230.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2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程跃;熊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F255/02;C08L23/06;C08K5/134;H01M50/403;H01M50/411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39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发 交联 聚合物 隔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引发交联聚合物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隔离膜包括交联聚合的高分子量聚乙烯、抗氧化剂、助交联剂以及光引发剂,所述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平均分子量介于10.0×104~1000×104之间且密度介于0.940~0.976g/cm3之间;按所述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重量为100份计,所述抗氧化剂的重量介于0.1~10份之间,所述助交联剂的重量介于0.1~10份之间,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介于0.1~10份之间;其中,所述光引发交联聚合物隔离膜通过光引发交联方式制成。本发明制得的隔离膜厚度为5~30μm,微孔孔径为0.01~0.1μm,孔隙率为30~60%,闭孔温度与破膜温度差为30~60℃,热收缩率最低至0.5%。因此,本发明光引发交联聚合物隔离膜的破膜温度与闭孔温度差值以及热收缩率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显著改进,并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平均孔径和孔径分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隔离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引发交联聚合物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通常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电池外壳组成。锂离子电池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主要作用是将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而短路,同时还要使电解质离子能够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顺利通过,形成电流,在电池工作温度发生异常升高时,关闭电解质离子的迁移通道,切断电流保证电池安全。由此可见,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售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一般采用聚烯烃多孔膜。
电池隔离膜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厚度,孔隙率,孔径大小,孔径分布,强度,热收缩率,闭孔温度和破膜温度等。为了减少电池内阻,电极面积必须尽可能大,所以对于隔膜的厚度要求尽可能的薄。电池隔膜本身虽然不导电,但是导电离子需要通过隔膜进行迁移,这就要求隔膜本身需要存在一定数量的孔,即孔隙率,但是孔隙率过高势必导致隔膜强度降低,影响电池整体可靠性。除此之外,电解液在隔膜上的浸润性直接影响离子迁移的阻力,浸润性越好,离子通过隔膜进行迁移的阻力越小,电池内阻也就越小。通常,在孔径不是非常大的情况下,孔径分布越均匀,电解液的浸润性越好。电池组件在其生产组装过程中需要对隔膜进行牵引,在组装完成后还需要保证隔膜不会被电极材料刺穿,因此隔膜不仅需要足够的拉伸强度还需要一定的刺穿强度。聚合物隔离膜在一定的受热条件下会发生热收缩,为避免热收缩带来的正负极直接接触而造成的内部短路,对隔离膜的热收缩率也有一定的要求。锂离子电池在异常条件下,如外部线路发生短路时,由于电流过大,电池内部温度急剧升高,这就需要隔膜能够及时关闭导电离子的迁移通道。因此,将电池隔离膜的微孔发生熔融闭合的温度称为闭孔温度。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发生隔离膜熔断破裂,将此熔断破裂温度称为破膜温度。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角度来考虑,隔膜的闭孔温度和破膜温度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差,以保证隔膜闭孔切断电流后即使温度继续上升,也有足够温度缓冲区间不发生隔膜破裂。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隔离膜的使用安全性,最常见的方法是对聚烯烃多孔膜进行陶瓷浆料涂布处理,虽然涂布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聚烯烃多孔膜的破膜温度,但是却无法同时降低隔膜闭孔温度,并且涂布处理工艺对于陶瓷浆料要求很高,整体的原料及工艺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引发交联聚合物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隔离膜的破膜温度与闭孔温度差值小、且隔离膜涂布工艺成本较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引发交联聚合物隔离膜,所述光引发交联聚合物隔离膜包括交联聚合的高分子量聚乙烯、抗氧化剂、助交联剂以及光引发剂,所述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平均分子量介于10.0×104~1000×104之间且密度介于0.940~0.976g/cm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4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