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消防灭火抑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3427.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史波波;周福宝;陈小雨;李金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02 | 分类号: | F01N3/02;F01N3/022;F01N3/023;F01N3/04;F01N3/06;F01N3/08;A62C5/00;A62C31/00;F28D7/0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李妮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船舶尾气 颗粒物捕集器 热交换装置 灭火 气体灭火剂 除气装置 船舶消防 有机气体 一氧化碳 捕集罩 颗粒物 脱硫 制取 去除 灭火剂 硫化物 氮气 船舶空间 灭火喷嘴 综合考虑 分流管 缓冲罐 换热器 脱氧 二氧化碳 惰化 氧气 海水 淹没 | ||
一种船舶消防灭火抑爆系统,包括颗粒物捕集器、脱硫除气装置和热交换装置,颗粒物捕集器与船舶尾气捕集罩相连;通过船舶尾气捕集罩对尾气进行一次降温;通过颗粒物捕集器去除船舶尾气中的颗粒物;通过脱硫除气装置对尾气进行两次脱氧,同时去除尾气中的硫化物、一氧化碳和有机气体;通过热交换装置中的换热器实现对尾气的二次降温,尾气最后通过热交换装置中的缓冲罐到达分流管,继而到达灭火喷嘴实现灭火抑爆。本发明将船舶尾气处理、气体灭火剂制取与海水降温综合考虑,产生了氮气和二氧化碳混合的气体灭火剂,解决了尾气制取灭火剂中含颗粒物,有氧气、一氧化碳和有机气体、温度高的难题,实现了整个船舶空间快速、高效全淹没惰化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安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消防灭火抑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超过80%的国际贸易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实现,船舶是最常见的海上运输工具。据不完全统计,船舶火灾占海难总数的11%,位居第四位。船舶火灾具有火点隐蔽、可燃物多且复杂、火灾荷载大、热传导性强、易发生火灾爆炸、扑救难度非常大等特点。因此,加强对船舶火灾的控制,尤其是初期火灾的控制尤为重要。机舱是船舶的心脏,是消防安全的重点场所,机舱内既有可燃物质(如燃油)还有货源,常会发生电气火灾、燃油火灾、爆炸等事故,这类火灾无法直接用水灭火,而且用大量的水灭火会增加船舶自身的负载重量。此外,船舶物料间、货舱、蓄电池间等场所也需要大量合适的消防灭火剂来处置船舶火灾爆炸。
船舶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窒息性气体,若将这部分窒息性气体用于消防灭火抑爆工作,不仅可以节约消防灭火剂的使用量,还可以减少船舶尾气排放。由于船舶尾气中含有颗粒物、一氧化碳、氮气、氧气、硫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废气等,其中一氧化碳、大多数挥发性有机废气易燃易爆,氧气也是助燃性气体,因此,船舶尾气难以被直接利用,若直接将船舶尾气用于消防灭火抑爆工作上会造成次生灾害,加重火灾的危害程度。因此,寻求一种利用船舶尾气进行消防灭火抑爆的装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消防灭火抑爆系统,该系统能够将处理后的船舶尾气用于消防灭火抑爆,兼具安全和环保的双重作用,在灭火抑爆的同时可减少船舶尾气中颗粒物和有毒气体的排放,不会增加船舶自身的负载重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船舶消防灭火抑爆系统,包括颗粒物捕集器、脱硫除气装置和热交换装置;所述颗粒物捕集器顶部设有净气室、中部设有除尘筒、下部设有锥形漏斗,锥形漏斗的出口处设有底盖;所述除尘筒上部侧壁设有进气口Ⅰ,进气口Ⅰ通过管道与船舶尾气捕集罩连通,管道上设有前置阀,除尘筒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除尘筒内部的颗粒挡板和滤筒,颗粒挡板位于进气口Ⅰ处,滤筒出口的正上方设有位于净气室内的喷嘴,喷嘴与位于净气室外的脉冲阀相连;所述净气室侧壁上设有出气口Ⅰ;所述脱硫除气装置通过海水挡板和吸附栅栏将其内部左右划分为除硫腔和UV光解区,吸附栅栏与海水挡板之间上下连接;所述除硫腔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水阀,除硫腔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设有海水阀,除硫腔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Ⅱ,进气口Ⅱ通过增压风机与净气室上的出气口Ⅰ管路连接;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缓冲罐,缓冲罐与UV光解区之间连通且连通处设有单向阀;所述缓冲罐内设置有换热器,缓冲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海水进口和海水出口,海水进口和海水出口处均分别设置有海水阀,所述海水进口、换热器、海水出口顺序依次连接;所述缓冲罐上设置的出气口Ⅱ与分流管连接,分流管末端设置有多个灭火喷嘴。
进一步的,所述船舶尾气捕集罩包括梯形罩体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设置于梯形罩体内部的冷却管和设置于梯形罩体外部的出口端、入口端,入口端、散热器、出口端之间顺序依次连接;所述梯形罩体的窄口端与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中的冷却管呈螺旋状。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栅栏包括栅栏框架,栅栏框架内设有交叉的栅栏网格,栅栏网格上的每个交叉点处设置有催化剂放置盒,催化剂放置盒内放置有霍加拉特剂,栅栏框架的下侧设置有底盘;所述吸附栅栏通过底盘与海水挡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34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