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折、高包覆效果的玻纤布滤料后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2616.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魏涛;周诚;王屹;高政;陈昊光;宛晨寅;曹金亮;叶治;糜雅斐;张振;尹奕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256 | 分类号: | D06M15/256;D06M15/643;D06M13/517;D06M13/513;D06M13/02;D06M13/4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崔立青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抗折 高包覆 效果 玻纤布滤料后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抗折、高包覆效果的玻纤布滤料后处理方法,首先将以下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搅拌均匀后制成处理液;然后将玻纤布在处理液中浸渍后进行压扎,最后将压扎处理后的玻纤布经高温烘道烧结后,制得玻纤布滤料;上述配方组分的具体组分和质量份数如下:防酸剂:2‑30份;偶联剂:0.1‑0.4份;柔软剂:1‑8份;溶剂:40‑80份;pH值调节剂:0.01‑0.05份。本发明通过调节配方中各组分的配比,使得玻纤布的耐折性能提高显著,处理后玻纤布滤料的径向达到8‑10万次左右,纬向耐折达到3‑5万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抗折、高包覆效果的玻纤布滤料后处理方法,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热、耐腐蚀、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其缺点是性脆即耐屈饶性较差,目前,表征玻璃纤维耐屈饶性能主要依靠测试其MIT耐折数据。由于滤袋在工况除尘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频率的喷吹清灰,清灰的形式有震打、反吸风、反吹风、脉冲等,这些清灰形式会使得滤袋在使用周期内受到频繁折叠,所以玻纤布滤料的耐折性能影响滤袋在工况下的使用寿命。
目前,一般通过对玻纤滤料进行化学表面处理,以提高玻纤的耐温、耐酸碱、防水防油性能。而处理后的玻纤滤料的MIT耐折数据也仅仅能达到1-2万次左右(拉力14.7N,样品宽度15mm),远不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值,因此提高玻纤滤料的耐折性能对延长玻纤滤料的使用寿命的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调节配方中各组分的配比,使得玻纤布的耐折性能提高显著,处理后玻纤布滤料的径向达到8-10万次左右,纬向耐折达到3-5万次。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抗折、高包覆效果的玻纤布滤料后处理方法,首先将以下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搅拌均匀后制成处理液;然后将玻纤布在处理液中浸渍后进行压扎,最后将压扎处理后的玻纤布经高温烘道烧结后,制得玻纤布滤料;
上述配方组分的具体组分和质量份数如下:
防酸剂:2-30份;
偶联剂:0.1-0.4份;
柔软剂:1-8份;
溶剂:40-80份;
pH值调节剂:0.01-0.05份。
具体地,防酸剂优选为含氟树脂、甲基硅油、氟硅烷中的至少一种,防酸剂的固含量为10-80%。
偶联剂优选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氟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
柔软剂优选为直链饱和脂肪烷烃、石蜡乳、硅油、脂肪酸酰胺的一种或其中二种的复配,柔软剂的固含量为5-50%。
溶剂优选为10wt%的乙醇水溶液、去离子水、30wt%丙酮水溶液中的任一种。
pH值调节剂优选为醋酸、碳酸、磷酸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上述各组分所形成的处理液可在玻纤的表面形成具有较高耐磨性的包覆层,该包覆层同时可对玻璃纤维具有较高的支撑作用,在玻璃纤维进行折弯的过程中,包覆层能够使玻璃纤维形成较大的弧度,同时避免、至少降低玻璃纤维表面因摩擦而产生毛丝,由此增加玻纤布的耐折性能。
进一步,在处理液的制备过程中,pH值调节剂在加入偶联剂之前加入到制备设备中。
在适当pH值的环境下,偶联剂能够和玻纤表面进行复合,在玻纤表面形成较为完整的包覆层,避免偶联剂的反应程度不够,在玻纤表面形成的包覆层具有缺陷,使部分玻纤表面暴露在外,增大玻纤布滤料在使用过程中,玻璃纤维的原始表面直接形成摩擦,从而对玻璃纤维造成破坏。提前加入pH值调节剂后,可将处理液的pH值调节到适当的数值,使后加入的偶联剂能够充分的活化,使偶联剂中的活性基团能够充分活化,有利于在玻璃纤维表面形成完整致密的包覆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26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