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RNA hsa-mir-127-3p及其类似物,以及表达该微RNA载体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0992.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2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方敏;孟颂东;王静;彭善鑫;魏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Q1/6883;A61K31/7105;A61P3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武玉琴;刘国伟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na hsa mir 127 及其 类似物 以及 表达 载体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RNA hsa‑mir‑127‑3p及其类似物,以及表达该微RNA载体的应用。本发明提供微RNA hsa‑mir‑127‑3p在如下任一项中的应用:(1)制备诊断流感产品中的应用;(2)制备预防流感产品中的应用;(3)制备治疗流感产品中的应用;(4)制备流感病毒抑制剂中的应用;hsa‑mir‑127‑3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hsa‑mir‑127‑3p的表达有助于机体对于流感病毒的控制,通过靶向流感病毒的PB2、M和NS上的片段,从而降解其mRN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RNA hsa-mir-127-3p及其类似物,以及表达该微RNA载体的应用。
背景技术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人类发生过4次大规模的流感流行,包括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1957年的“亚洲流感”大流行、1968年的“香港流感”大流行和1977年的“俄罗斯流感”大流行。这些流感的大流行使得人类生命财产及经济发展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一类分节段、有包膜的单链负链RNA病毒,传染性强且易发生变异,包括A、B、C三型,可感染不同宿主。其中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类、禽类及哺乳动物,是引起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原体;B型、C型流感病毒则主要感染人类。近年来在猪和牛体内分离到新的流感病毒,由于此新病毒与A、B、C型流感病毒差异很大,被定义为新的D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又被称作甲型流感病毒,可依据其表面抗原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种类分为不同亚型,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8种亚型的HA和11种亚型的NA。A型流感病毒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季节性流行趋势。
目前人类对流感病毒感染尚没有有效疗法。尽管由死病毒、减毒毒株或者重组表面糖蛋白组成的抗流感病毒疫苗能够有效地保护70%-80%的成人免于患病,但是疫苗只能针对一小部分病毒,对于新的潜在爆发的毒株可能没有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流感病感染的另一种手段是使用病毒抑制剂。这些抑制剂包括:Amamtadine,Rimatadine,Relenza和Tamiflu。临床结果表明,尽管使用这些抑制剂对部分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很容易诱导产生病毒抗性株和具有很强的副作用,特别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大。鉴于近两年流感病毒频繁暴发,所以研发有效抑制流感病毒感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大小约21-23个碱基的单链小分子RNA,是由具有发夹结构的约70-90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前体经过Dicer酶加工后生成。microRNA通过mRNA(messenger RNA)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ional region,3’UTR)相互作用,从而调控mRNA的翻译,进而广泛作用于肿瘤、炎症等各个生物学过程。
目前研究证实microRNA在细胞对抗病毒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调控角色。研究者认为miRNA可以广泛的参与调控病毒感染哺乳动物细胞的过程,这种调控作用可以促进病毒复制也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任何miRNA都可能具有潜在的,独立于其细胞功能之外的抗病毒作用。hsa-mir-127-3p(miRBase编号:MIMAT0000446),其序列如下所示:UCGGAUCCGUCUGAGCUUGGCU。目前研究发现,mir-127-3p主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微RNA hsa-mir-127-3p及其类似物,以及表达该微RNA载体的一种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09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