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0875.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8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莫凌飞;陶红兴;曾禄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传感器 数据 融合 驾驶 行为 识别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第一步,获取车辆的OBD传感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对所述OBD传感信息和所述加速度信息进行预处理,获得车辆的OBD传感数据和加速度数据;
第二步,分别提取所述OBD传感数据的特征信息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的特征信息;
第三步,分别将所述OBD传感数据的特征信息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第一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分类,根据所述第一机器学习模型的分类数据计算每一个分类结果的第一分类置信度h1和第一分类准确度W1;将所述加速度数据的特征信息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第二机器 学习模型进行分类,根据所述第二机器学习模型的分类数据计算每一个分类结果的第二分类置信度h2和第二分类准确度W2;
第四步,根据所述第三步获得的第一分类置信度h1、第一分类准确度W1、第二分类置信度h2和第二分类准确度W2,对所述第一机器学习模型和所述第二机器学习模型的每一个分类结果按照公式W1*h1+W2*h2加权融合,输出加权融合数值最大的分类结果,即对驾驶行为的识别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所述OBD传感数据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OBD传感信息的均值、方差、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加速度数据的特征信息为所述加速度数据的时域波动特性及稳定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数据的时域波动特性及稳定性通过MMA(Multiscale multifractal analysis,移动渐近线)方法计算获得;所述MMA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M1,计算K个加速度数据xk所组成的加速度序列的轮廓信号序列Y(i),1≤k≤K:
其中,K表示加速度数据序列x1...xK的长度,x表示以固定时间窗截取的一组加速度序列,i表示所述轮廓信号序列中第i个数据,xk表示第k组加速度序列;
步骤M2,将轮廓信号序列Y(i)分为Ns≡int(N/s)个连续且不重叠的子区间Vj(j=1,2,...Ns);其中s表示尺度参数,N表示一组轮廓信号序列Y(i)中的数据的个数;
步骤M3,通过最小二乘估计算法计算每个子区间Vj(j=1,2,...Ns)的趋势,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每个子区间Vj(j=1,2,...Ns)的方差G2(s,v):
其中,v表示子区间的序列号,s表示尺度参数,
yv(i)是每个子区间的n阶拟合多项式:
yv(i)=aj0+aj1i+...ajn-1in-1+ajnin,n=1,2...
n表示拟合多项式的回归阶数(n=1,2,3…);ajn表示通求得的每一阶的系数;
步骤M4,计算每个子区间Vj(j=1,2,...Ns)的q阶波动函数其中,q表示波动阶数;
步骤M5,计算Hutst表面函数h(q,s),获得所述加速度数据的时域波动特性及稳定性,其中,其中,Ri表示一个拟合窗口Ri(i=1,2,3,…,正整数范围);F(q,s)Ri和sRi均为Ri窗口下对应的值,ΔF(q,s)Ri表示不同窗口下F(q,s)值变化量;ΔsRi表示不同窗口下s值的变化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08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