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高附加值利用的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0143.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5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臧甲忠;刘航;范景新;赵云;郭春垒;于海斌;赵训志;李佳;靳凤英;张燕;王春雷;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3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 加氢精制 环烷烃 高十六烷值柴油 高纯氢气 导热油 基础油 溶剂油 催化裂化柴油 脱氢催化剂 脱氢反应器 选择性脱氢 原料适应性 后处理 芳烃 混合柴油 焦化柴油 脱氢产物 脱氢反应 直馏柴油 氢气 抽提 精馏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高附加值利用的工艺方法。该法工艺方法包括:加氢精制后的柴油和氢气混合后首先进入装有脱氢催化剂的环烷烃脱氢反应器进行环烷烃选择性脱氢反应,脱氢产物经芳烃抽提、精馏后得到高十六烷值柴油、导热油基础油、高芳溶剂油和高纯氢气。本发明工艺方法原料适应性强,可处理加氢精制后的直馏柴油、焦化柴油或催化裂化柴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柴油。加氢精制后的柴油中的环烷烃发生脱氢反应,并经后处理得到了高价值的高纯氢气、高十六烷值柴油、导热油基础油和高芳溶剂油,降低了柴汽比的同时提高了原料的附加值,实现了柴油的高附加值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柴油加工利用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柴油高附加值利用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和国内原油已经出现了重质化和劣质化加快的趋势,导致原油质量变差,柴油中硫、氮和芳烃含量较高,需要在较苛刻的条件下进行加氢精制,这就导致了加氢精制后的柴油环烷烃含量较高、十六烷值低。且近年来我国消费柴汽比持续下降,柴油过剩问题愈加突出,如何将低价值的柴油转变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目前柴油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对柴油的利用大多数集中在催化柴油上,主要通过芳烃加氢饱和、加氢裂解等手段脱除芳烃、改进柴油质量,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局限性。芳烃加氢饱和对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十分有限,一般仅能提高4~8个单位;加氢裂解虽可得到高十六烷值柴油,但生成的小分子物质使柴油产量降低。以上处理催化柴油的手段产物附加值低,且不能处理直馏柴油和焦化柴油,技术缺陷明显。
导热油作为一种优良的传热介质,替代传统的加热方式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理想组分是热稳定性高的芳烃,其热稳定性随芳烃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根据成分及制造工业过程不同,导热油可以分为合成型导热油和矿物型导热油。目前我国对导热油的需求不断增大,但导热油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大部分仍需要进口,导热油缺口较大。
专利CN106398764A公开了一种柴油后加工方法,其原料是催化裂化柴油、焦化柴油及直馏柴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用极性溶剂将柴油中的稠环芳烃进行萃取,得到的抽出油经加氢裂化处理得到煤油和石脑油;抽余油经加氢精制处理后得到精制柴油和少部分汽油。该工艺原料适应性强,但能耗和耗氢量大,工艺复杂,且得到的柴油十六烷值较低;
专利CN103805247A公开了一种加工劣质柴油的组合工艺方法,其步骤是劣质柴油首先进行加氢改质,芳烃选择性开环;液相产物进行芳烃抽提,抽提出的芳烃组分进入催化裂化反应器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得到气体、催化汽油和催化柴油,催化柴油循环进入加氢改质反应器。该工艺可以最大化的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能够有效降低柴汽比,但工艺流程复杂,液收较低,效益不明显;
专利CN103214332A披露了一种由催化裂化柴油生产轻质芳烃和高品质油品的方法,其步骤是:将催化裂化柴油用抽提溶剂进行抽提,得到富含多环芳烃的抽出油和富含烷烃的抽余油;将抽出油在加氢反应条件下进行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生产轻质芳烃、高辛烷值汽油馏分。该工艺方法将低价值的催化裂化柴油转化成了高价值的轻质芳烃和高辛烷值汽油,实现了高附加值利用,但仅能处理催化裂化柴油,且氢耗较高。
加氢精制后的直馏柴油、焦化柴油和催化裂化柴油共同特点是环烷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目前仅可通过深度加氢裂化工艺进行处理,能耗及氢耗较高,工艺复杂,效果不理想。如若通过脱氢工艺,将加氢精制柴油中的环烷烃选择性脱氢生成芳烃,经过后处理得到导热油基础油和高十六烷值柴油,并副产大量高纯氢气,则为柴油加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氢精制柴油高附加值利用的工艺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01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空液压油基础油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熔渣激冷排渣一体式固定床气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