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9584.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7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朋;戴鹏;梁甜甜;孙少明;刘昶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05004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骨料 混凝土 界面 过渡 输运 性质 测试 方法 | ||
1.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再生骨料(1)加工成边长a=5-10cm,厚度b=a/2,高度为(a+0.1)cm的长方体,贴边置于边长为(a+0.1)cm的立方体试模中;
步骤二:在再生骨料(1)的侧表面用导电硅胶粘结4-8根具有等间距的金属针状电极(2);其中,金属针状电极(2)垂直于再生骨料(1)的顶面,其外露部分能与测试夹具牢固连接;
步骤三:将成型水胶比为0.35-0.45,胶砂比为0.5-0.8的砂浆,浇注在试模剩余的空间当中,并振捣密实;
步骤四:在砂浆的顶面,沿其中心线同样插入金属针状电极(2),金属针状电极(2)的数量、间距和插入的深度均与再生骨料上的金属针状电极(2)相同;所述中心线与所述步骤二中的侧表面平行;
步骤五:将步骤四形成的试块置于饱和Ca(OH)2溶液中养护28天后取出,擦干表面水分,逐次测试再生骨料、砂浆顶面上相邻两根金属针状电极(2)的电阻,取其平均值分别为R1、R2;
步骤六:再以步骤五形成的砂浆成型试块,按照现行输运性质测试方法,测量砂浆成型试块的输运系数D1,并通过如下所示的公式(1)计算界面过渡区的输运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现行输运性质测试方法为NEL法、RCM法、ASTM C1202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金属针状电极(2)的直径为0.1-0.5mm,长为20-40mm,中心间距5-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95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