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河库污染底泥基质的改良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9404.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8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贺振洲;崔康平;许为义;汤海燕;丁文东;郭万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美自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2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熊伟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现代产***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质 污染底泥 改良剂 内源污染 氧化还原电位 微生物生境 孔隙结构 甲壳素 壳聚糖 骨粉 自净 恢复 释放 土壤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河库污染底泥基质的改良剂,所述改良剂包括6.3%‑8.5%的Ca2O2,20.3%‑22.8%的CaO,11.4%‑13.5%的Al2(SO4)3,8.5%‑10.3%的FeO,28.5%‑30.3%的骨粉,9.5%‑12.5%的壳聚糖,10.4%‑12.6%的甲壳素。本发明使污染底泥恢复良性土壤骨架和孔隙结构,减少内源污染释放,提高基质氧化还原电位,改善基质微生物生境,恢复对上覆水和内源污染的持续自净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河库污染底泥基质的改良剂及其应用,属于河流、湖泊、池塘等流域污染底泥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水体黑臭并呈现富营养化状态。目前我国已有8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巢湖、太湖和滇池均发生过大面积水华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和饮用水安全产生严重影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后,大部分聚积在底泥中,导致河流、湖泊底泥遭到严重污染,而底泥是水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的重要场所,与水体存在着一种沉降吸附和解吸释放的动态平衡。当水体环境变化时,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重新释放到水体,因此,底泥污染的控制成为治理水体污染的关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改良污染底泥基质的药剂,使污染底泥恢复良性土壤骨架和孔隙结构,减少内源污染释放,提高基质氧化还原电位,改善基质微生物生境,恢复对上覆水和内源污染的持续自净能力。该技术不仅工程量小、施工方便,而且投资只有底泥疏浚的20%左右,不占用移出底泥处置所需的社会资源,一次施工,长期有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河库污染底泥基质的改良剂及其应用,使污染底泥恢复良性土壤骨架和孔隙结构,减少内源污染释放,提高基质氧化还原电位,改善基质微生物生境,恢复对上覆水和内源污染的持续自净能力,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改善河库污染底泥基质的改良剂,所述改良剂包括6.3%-8.5%的Ca2O2,20.3%-22.8%的CaO,11.4%-13.5%的Al2(SO4)3,8.5%-10.3%的FeO,28.5%-30.3%的骨粉,9.5%-12.5%的壳聚糖,10.4%-12.6%的甲壳素。
进一步的,所述改良剂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以上各成分药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均匀分散混合;
2)混合后的药剂在研磨机进行研磨,研磨后得到的混合粉末在烘干机中机型烘干得到最终的改良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改善河库污染底泥基质的改良剂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a)取适量量的上述改良剂,加入纯净水制成浓度分别为40g/m2,50g/m2,60g/m2,70g/m2,80g/m2的五组溶液;
b)取六份相同重量的底泥,分别标号为0#,1#,2#,3#,4#,5#;
c)将步骤a)所得的浓度为40g/m2,50g/m2,60g/m2,70g/m2,80g/m2的五组溶液分别喷洒在1#,2#,3#,4#,5#底泥的表面;
d)一段时间后观察底泥的状态和测量底泥内各种成分量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美自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美自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94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