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排水管涵完整取芯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9071.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7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谢永健;辛伟;朱家文;徐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排水管 完整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排水管涵完整取芯装置,包括托板、调节杆、牵引装置;托板与调节杆转动连接,托板的一侧与牵引装置连接,另一侧为托住混凝土芯样的部位。取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钻穿芯孔旁边钻取工作孔;S2.将完整取芯装置的调节杆、牵引装置及托板通过工作孔放入管涵内部;S3.通过牵引装置或利用自重使托板展开,并将托板对准芯孔所在方向;S4.对调节杆施加拉力使托板与管涵内壁贴紧,并将调节杆与外部固定结构进行固定;S5.开始钻取芯样,直至钻透管涵内壁使混凝土芯样落至托板上。本发明在管涵外部能取得混凝土的完整芯样,无需潜水员进入管涵内部;大幅简化混凝土排水管涵的取芯工作;有效地降低对芯样的检测成本及检测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排水管涵完整取芯方法及装置,属于混凝土排水管涵取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排水管涵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在内部硫化氢气体及污水长期腐蚀下,管涵内部逐步会出现顶板混凝土腐蚀剥落,钢筋锈断、脱落等严重结构性缺陷,承载力大大削弱,影响管涵安全运营,需进行结构检测。在管涵结构检测中,有时需要钻透管涵混凝土,得到完整的混凝土芯样,其目的在于:1)分析混凝土芯样底部腐蚀物的化学成分,为后续管涵修缮、加固提供依据;2)测量芯样的长度(顶板厚度),判断管涵腐蚀严重程度,并对无损方法测得的混凝土厚度的结果进行修正;3)视频设备通过芯孔能直观地查看管涵内部腐蚀情况,初步了解管涵内部缺陷情况。
现有技术在实际工程中,主要采用两种传统方法得到完整的混凝土芯样。一种是混凝土芯样钻透后直接掉入管涵内,然后派遣潜水员进入管涵内部将芯样捡回;另一种是在混凝土芯样未钻透之前,潜水员进入管涵内部,待混凝土芯样钻透时潜水员接住混凝土芯样,避免芯样掉落。上述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必须要求潜水员进入管涵内部,潜水员进入管涵一方面增加检测成本以及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管涵在运营状态下,其内部环境复杂,潜水员进入管涵内部具有一定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排水管涵完整取芯方法及装置,通过该方法将混凝土芯样完整地取出,无需潜水员进入管涵的内部,大幅简化混凝土排水管涵的取芯工作。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排水管涵完整取芯装置,包括托板5、调节杆2、牵引装置;所述托板5与调节杆2转动连接,托板的一侧与牵引装置连接,另一侧为托住混凝土芯样的部位。
本技术方案实施时,在芯孔旁边钻取一个工作孔,将装置通过工作孔放入管涵内部,将托板通过牵引绳或自身重力展开,同时通过调节杆及激光定位装置调节托板的方位,使其位于芯孔正下方,拉动调节杆使托板与管涵内部紧密接触,通过装置固定设备将上述装置与管涵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在混凝土管涵钻透后,完整的混凝土芯样由于托板的支撑而避免掉入管涵内部,这时通过相应的设备从管涵外将完整芯样取出。采用本方法及装置不需要潜水员进入管涵内部,同时能快速的获得完整的混凝土芯样,降低检测成本及检测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为牵引绳1。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2上设有激光定位装置3;所述激光定位装置发出的激光束7所在直线与托板5长度方向在一个平面内;激光定位装置3的激光发射方向可在立面内调节,工作时使其对准芯孔9上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2上设有固定装置4,所述固定装置4能够调节其与调节杆2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将调节杆2及与其相连的托板5与管涵的内表面紧密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2与托板5均呈长条形状。
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4与调节杆2之间螺纹连接,其宽度大于管涵上开设的工作孔8的孔径,固定装置4对整个装置产生向上的力进而使上述完整取芯装置托板与管涵内壁贴紧。
一种上述混凝土排水管涵完整取芯装置进行取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90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液滴机械振动的液体粘度测试方法
- 下一篇:可自动旋转的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