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夜视仪及其夜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67913.4 | 申请日: | 201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4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冯长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长久 |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G02B2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张玲 |
| 地址: | 61822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感光成像 夜视 读出 图像处理模块 眼镜 视频 目标物体 数字信号 探测模块 探测区域 虚拟 夜视仪 光电传感器检测 光学信号传递 模拟信号转换 彩色成像 成像技术 成像镜片 红外照明 模块分离 实时图像 探测技术 无光环境 虚拟成像 自然光照 半透光 头箍 投影 采集 转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夜视仪,包括头箍、超感光成像探测模块、小F数成像镜片、分视频读出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虚拟眼镜,该夜视仪的夜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光电传感器检测探测区域的自然光照强度;超感光成像探测模块采集探测区域下目标物体的形态和色彩;视频读出模块分离出目标物体的形态和色彩,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图像处理模块将接收视频读出模块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增强后,转换为光学信号传递给虚拟眼镜;虚拟眼镜通过半透光方式,将实时图像直接投影到使用者肉眼中。本发明采用超感光成像探测技术、近红外照明成像技术和虚拟成像技术,具备无光环境的彩色成像能力,方便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夜视仪及其夜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微光成像技术的运用基本在大型设备上,在微光探测成像时,都需要与显示器对接,其设备体积较大,需要人工操作,便携能力差,不适合户外活动或不易于操作的领域。
目前微光成像技术也有应用到夜视仪上,现有的微光夜视仪是利用夜间目标反射的低亮度自然光,将其增强放大到几十万倍,从而达到适于肉眼夜间进行侦察、观察、瞄准、车辆驾驶和其它战场作业。
微光夜视仪是根据光电效应的物理学原理制作而成的,光子进入夜视仪后打在金属板上,产生光电子,这些电子又通过安放在光屏前的薄盘片,盘片上有数百万个微通道,电子进入微通道后实现电子倍增,成像。
这种微光夜视仪不能采集微光环境的彩色图像,同时在光线亮度极低的环境下,无法清晰成像,在无光环境下,更是完全无法使用。
专利申请号:201010161522.1公开了一种直视型微光立体成像夜视仪,该发明包括物镜光学系统、光电阴极、微通道板、具有180°扭像特性的荧光面板和目镜系统,物镜光学系统的前端设有记录变焦镜头阵列,形成双变焦透镜阵列组成的多视角成像系统结构,荧光面板置于重构变焦微透镜阵列的焦平面位置处,且在重构变焦透镜阵列的各对应透镜单元空间范围内,以实现微光立体图像深度可逆的校正。该发明主要利用传统的微光成像方法,利用光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由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号,由多视角成像进行修正图像,该方法无法解决自然光极低的环境下成像的根本问题,只是从图像修正的角度出发,与本发明的超感光成像探测技术和近红外照明成像技术相差甚远。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夜视仪及其夜视方法,解决传统无法实现无光或光照强度低于0.005Lux的极微光环境成像的问题,解决传统无法实现彩色成像的问题,解决传统需要人工操作调整探测区域和变焦系统的问题,解决传统电子释放在荧光屏上人眼观测荧光屏不清晰的问题,解决传统无法实现人眼同时观测微光成像的视频画面和近区真实环境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夜视仪,其包括
具有穿戴作用,且能带动整个设备随着使用者头部的摆动而调节指向区域的头箍;
设于头箍上,具有采集微光环境下目标物体的形态和色彩的超感光成像探测模块;
用于提升微光成像能力的小F数成像镜片;
分离目标物体的形态和色彩,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视频读出模块;
接收视频读出模块传输的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滤波、增强处理后,转换为光学信号的图像处理模块;
接收图像处理模块传输的光学信号,并以半透光方式投影成像到人眼上的虚拟眼镜。
该发明采用星光级以上的高灵敏度超感光成像探测模块,具备对微光环境下的彩色探测能力,同时以人员不可见的近红外DL激光对无光环境的辅助照明,实现对无光环境的清晰成像,且避免了传统红外和激光照明容易引起敌方人员注意的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长久,未经冯长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79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视频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防水监控设备





